权威报告:银行业协会对2019中国银行业的六大判断

  7月10日,中国银行(3.700, -0.01, -0.27%)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对2019年中国银行业发展进行展望,《报告》称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局良好,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结构升级持续推进,但伴随外部环境变化,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同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不断深化,金融监管协同有序推进。

  《报告》认为,银行业资产结构将继续优化,并强调进一步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银行业规模增速有望筑底企稳,净利息收入总体相对稳定净手续费收入修复改善,但在潜在风险因素以及“以丰补歉”的思路下,全年利润释放预计受到制约,银行业经营业绩或稳中趋缓。

  《报告》对2019年中国银行业发展作出六大大判断:规模增速有望筑底企稳,风险偏好依然较低;存款增长压力缓解,流动性管理难度犹存;监管政策引领,民企小微信贷将多增;净息差或见顶回落,净手续费收入有望进一步改善;资产质量后续可能承压,不同机构继续分化;多因素叠加下,盈利增速将稳中趋缓。具体如下:

  1、规模增速有望筑底企稳,风险偏好依然较低

  2019年,在银行加大表内信贷投放力度,表外业务监管要求适度放宽的背景下,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有望筑底企稳,保持在7%~8%的稳定水平。首先,货币政策取向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带动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有所恢复。其次,2018年下半年以来,政策从“去杠杆”转向“稳杠杆”,2019年第一季度再次提出“结构性去杠杆”,“相机抉择、预调微调”将是主基调。再次,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也将支持银行业进一步向好发展。

  2019年,信贷投向将依然偏好低风险领域。一是居民杠杆仍有提升空间,基于资本、流动性和息差管理压力,信用卡和住房按揭贷款有望持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二是在基建投资托底实体经济的大环境下,地方政府平台、PPP等融资约束将有所放宽,商业银行对该领域信贷资源配置力度有望加大;三是在国家政策导向指引下,商业银行对于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大,小微、民企、绿色、普惠等领域信贷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2、存款增长压力缓解,流动性管理难度犹存

  2019年,商业银行存款增长压力将出现边际缓解,但核心存款增长压力犹存,流动性管理约束仍在。主要由于:一是宏观上“稳增长”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宏观杠杄率有望保持稳定;二是影子银行收缩力度将放缓,由此减少对于存款增长的负贡献,利于货币创造过程;三是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部门现金流压力难有显著改善,核心存款增长存在一定压力,商业银行存款增长或仍将依靠结构性存款等拉动,主动负债占比可能继续提升。

  3、监管政策引领,民企小微信贷将多增

  2018年下半年以来,“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各项扶持政策的重心。为切实缓解民企、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央行提出将从债券、信贷、股权等角度入手加强引导,且在MPA考核中新增临时性专项指标,专门用于考察小微企业贷款情况,对小微企业融资达到一定标准的银行享受优惠存款准备金率;银保监会也在原有小微贷款“三个不低于”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民营企业融资“一二五”的方向性目标,引导2019年实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的目标。在一揽子民企纾困扶持计划和对金融机构正向激励、限额考核的政策下,2019年,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将有望获得改善,金融资源在这些领城的可得性将增加。

  4、净息差或见顶回落,净手续费收入有望进一步改善

  2019年,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改善空间较小,或将见顶回落。从资产端来看,宽货币环境将逐步传导至信贷市场,叠加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以及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贷款利率上行态势将边际趋缓,资产端收益率或将小幅下行。从负债端来看,存款竞争压力依然较大,商业银行一般存款仍将很大程度上依赖结构性存款增长,存款综合成本率仍将承压。此外,在当前“总量稳定+结构宽松”的货币环境下,资金市场过度宽松的态势不可持续,资金价格或有所上行,银行存款端的变化对于综合负债成本的边际变化可能起决定性作用。

  伴随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及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陆续落地,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净手续费收入将出现积极变化。一方面,2018年商业银行净手续费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因子是信用卡业务,未来预计多数银行仍将发力信用卡业务。另一方面,随着资管新规及细则的进一步落地,加上大部分上市银行公告成立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预计理财业务收入在2018年大幅下降的低基数前提下,2019年有望出现明显修复。2019年整体净手续费收入增长有望边际向好。

  5、资产质量后续可能承压,不同机构继续分化

  2018年以来,在监管鼓励加强不良贷款确认的影响下,不良贷款生成率有所抬升,尤其是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加速暴露。但不良生成率总体处于可控区间,且随着部分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已基本纳入不良贷款,资产质量的隐性包袱也大为减轻。2019年,在不良存量压力边际缓解的情况下,面对不确定的内外部经济环境、高质量的发展需求、更严格的资产分类新规等监管要求,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压力不减,整体资产质量后续可能承压。一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同步放缓以及贸易摩擦“再起”,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和不确定性,经济增长动能可能回落,外贸相关行业和企业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或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在监管指引下,今年银行可能逐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不良率和不良生成率可能随之上行。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银行的不良认定将迎来更严格的标尺,银保监会2019年4月底发布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拓宽了风险分类的金融资产范围,将风险分类对象由信贷资产拓宽至所有承担信用风险的表内外资产,且要求逾期90天以上债权即使抵押担保充足也归为不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在于,2018年12月,十一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后,“僵尸企业”处置进程偏慢,若后续政策推动“僵尸企业”加快出清,会进一步明确债务损失分担机制,不排除对银行业形成一定信贷损失。

  同时,不同银行间的资产质量分化将持续存在。首先,虽然宽货币正在向宽信用转化,但是信用分层现象依然存在,国有企业以及高评级企业的信用可获得性依然显著好于民营企业和低评级企业,导致以前类客户为主的大中型银行的资产质量仍将好于中小银行。其次,目前以上市银行为代表的大中型银行的逾期90天以上贷款已基本纳入不良贷款,而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认定仍在持续中,将带动其不良率的提升。再次,受地区经济表现差异影响,东北、华北、西南区域信用风险事件偏多,传统行业居多,该区域的银行业资产质量风险较大,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活力相对较好,资产质量明显优异。

  6、多因素叠加下,盈利增速将稳中趋缓

  2019年,影响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因素喜忧参半。首先,资产规模筑底企稳,净息差再度承压,净利息收入增长或有所放缓;其次,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虽边际有所缓解,但仍面临一定压力;再次,商业银行受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影响将更显著,伴随资产质量分类更趋严格,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力度加大,“以丰补歉”的思路将制约全年利润释放;最后,在理财手续费收入预计企稳回升、信用卡业务持续发力的背景下,非利息收入将对银行业绩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撑,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为银行经营提供一定的缓冲垫。综合考量,预计2019年银行业整体盈利增速将稳中趋缓。

关键词阅读:权威报告 银行业协会 中国银行业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