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三高”发行历史重演询价机构需要切实担责
“对于科创板公司的新股发行,在询价环节,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询价机构参与,避免发行价格被少数询价机构操纵。”
根据上交所安排,备受国人关注的科创板将于7月22日正式开门营业,届时将有25家公司挂牌上市交易。
从将要挂牌交易的25家公司的发行情况来看,科创板首批新股发行,“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发行的趋势较为明显。如乐鑫科技的发行价格达到了62.60元/股,而中微公司的发行市盈率达到了170倍,另外,睿创微纳募投项目资金量为4.5亿元,而募资规模高达12亿元,超募资金多达7.5亿元,超募比例高达166.67%。
“三高”发行对于A股市场来说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十年前创业板推出时,以及随后的新股市场化发行时,“三高”发行就是A股市场的常客。当时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海普瑞的高价发行,发行价高达148元。
诚如证监会官员曹勇所言,“三高”发行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但“三高”发行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会导致原本紧张的股市资源大量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投资风险。以海普瑞为例,发行价148元,目前的股价复权价约为60元,即便是以发行价投资该股的投资者,若长期持有,无不损失惨重。
也正因为“三高”发行存在的负面影响,后来A股划定了不超过23倍发行市盈率的红线,一直延续至今。由于科创板是改革试验田,所以发行并不受23倍市盈率的限制。
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创板就提倡“三高”发行。毕竟“三高”发行是非理性的,它甚至会严重影响科创板的健康发展。因此,科创板需要避免“三高”发行的历史重演。而基于科创板新股市场化发行,不宜采取划红线人为干预的做法,所以当下更需要询价机构切实承担起自身的职责。
首先,对于科创板公司的新股发行,在询价环节,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询价机构参与,避免发行价格被少数询价机构操纵。比如,询价机构最低不少于50家,对于发行规模超过5000万股的,询价机构数量应不少于100家。
其次,在询价机构的报价中,按询价机构数量的10%,分别淘汰掉报价靠前和靠后的机构报价,以此让询价机构的报价以及最后确定的发行价格更趋合理。
此外,让询价机构切实担责。规定累计5次询价报价遭遇淘汰的询价机构,取消询价资格半年。在这半年中,不仅不能参加科创板新股发行的询价,同时也不能参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询价,让胡乱报价的询价机构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买单。
- 人形机器人赛道沸腾!ETF基金再创新高,广东重磅部署零部件需求激增,这些龙头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 联想将在AIPC本地部署DeepSeek大模型,本地模型部署有望加速AIPC换机需求
- 深圳医院引入DeepSeek技术,“AI+医疗”有望给医药行业带来
- 俄乌重建预期升温,催化国际工程
- 微软发布量子计算芯片,大规模量子计算或加速到来!全面挖掘量子计算的机遇
- DeepSeek发布新论文,机构称DeepSeek推动AI算力需求大量增长
- 我国在高温超导材料取得突破,距离“人造太阳”再近一步
- 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大模型将驱动AI眼镜出货量加速爆发?
- 工信部发布征求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意见稿,关注稀土龙头的投资机会
- 五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方案,消费市场有望加速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