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不及预期 数据背后,意味着什么?

  8月12日,7月份金融数据出炉,M2、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均不及预期。

  其中,7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8.1%,预期8.4%,前值8.5%;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预期1.27万亿元,前值1.66万亿元。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01万亿元,预期1.625万亿元,前值2.26万亿元。

  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什么?

  新增信贷不及预期

  截至7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7.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个和0.6个百分点。

  就增量而言,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少增3975亿元。总体上看,7月信贷增长不及预期。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1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9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1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97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19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67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28亿元。

  对比去年同期的情况,中国民生银行(港股01988)(5.800, -0.03, -0.51%)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期限结构上看,短期贷款同比少增2233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少增1104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356亿元;从部门结构上看,居民贷款同比少增123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073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59亿元;非金融企业贷款同比少增3527亿元,其中,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160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197亿元;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多增746亿元。

  “总体看,居民贷款下降主要是由短期消费贷明显回落导致,原因应与地产严监管下持续严查消费贷违规进楼市有关。”温彬进一步指出,企业贷款下降一是由于6月末冲时点的后遗效应,短期贷款或在7月陆续到期;二是在“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能尚未明显成形,需求不振导致企业生产投资意愿不足,有效贷款需求减少。

  社融增量明显回落

  对比6月份远超出预期的2.26万亿元,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回落幅度较大。

  数据显示,初步统计,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2103亿元。

  存量方面,截至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总体保持平稳。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8%,同比高1.3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5.5%,同比低1.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3.7%,同比低0.5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5%,同比低0.5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10%,同比高0.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占比4.2%,同比高1.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4%,同比低0.2个百分点。

  温彬认为,7月社融增量回落主要是由表内信贷不及预期和表外融资持续萎缩导致,企业债、地方专项债和股票融资在当前社融企稳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也认为,7月社融增量和人民币信贷增量双双低于预期,主要受表外业务三项(尤其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与企业短期贷款大幅收缩拖累。

  具体而言,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086亿元,同比少增4775亿元。从表外融资看,委托贷款减少987亿元,同比多减37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76亿元,同比少减52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563亿元,同比多减1819亿元。上述三项合计减少6226亿元,三项当月余额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占比合计已降至10.7%。

  从直接融资看,企业债券净融资2240亿元,同比多7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4385亿元,同比多2534亿元,地方专项债发行力度持续加大;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93亿元,同比多418亿元。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分析,预计八九月专项债加速发行仍有助于社融企稳,但信贷已成为核心牵制因素。

  李奇霖亦表示,在房地产领域信用派生力量被限制,信用扩张的资产端缺乏有效依托的情况下,若专项债不扩容,则随着专项债下半年发行额度减少与低基数效应逐渐消失,信用收缩可能会再成趋势,市场关注与定价的焦点将转为社融下滑的斜率上。

  M1、M2增速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M2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同比增长4.5%。当月净投放现金108亿元。

  温彬分析,尽管财政存款比去年同期少增1254亿元,但在新增信贷不及预期的影响下,存款派生效应下降,M2增速回落明显。

  “下一步,货币政策需增加灵活性,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择机定向降准等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尽快推进利率并轨,完善贷款市场利率报价机制,择机调降政策利率,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利率水平,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稳定内需。”温彬称。

  李超团队也认为,目前央行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灵活适度,仍着重结构性调节支持民营小微企业,预计后续仍会有针对性的定向降准,难以全面宽松。对于可能存在的信用收缩风险,央行大概率将通过多措并举进行对冲,如研究完善中小银行制度性支持,预计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扩围扩量及类似工具存在可能。

关键词阅读:金融数据 新增信贷 社融 M2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