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9年8月以来,全球已有近三十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降息。就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观点认为,降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融资压力,新一轮降息会刺激经济主体继续增加借贷,使债务水平继续攀升,进一步增大债务违约风险。
一、今年以来多国开启降息模式
至2019年8月以来,全球已有近三十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降息。其中,1月28日加纳下调基准利率100个基点至16%,成为开启央行降息潮的第一个国家。从降息次数来看,印度分别在2月、4月、6月、8月降息,累计降息4次,成为今年降息次数最多的国家。从降息幅度来看,7月25日土耳其一次性降息425个基点,成为降幅最大的国家。从市场影响来看,经过长达半年的酝酿,美联储如约在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2.00%-2.25%,这是美国10年以来首次降息,备受市场关注。
图 1:2019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降息幅度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二、全球央行降息潮原因分析
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2019年5月、6月、7月摩根大通的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49.8、49.4、49.3,连续三个月下降且低于荣枯线。OECD综合领先指标已连续17个月放缓,降至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G7国家的制造业活动减速。IMF在7月再次下调了对2019年和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19、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3.5%。
贸易摩擦升级是催化剂。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欲对日本、欧盟的钢铝、汽车、农产品等加征关税;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一波三折;取消印度普惠制待遇,遭到印度加征农产品关税的报复;对越南特定钢铁产品加征最高达456%的进口关税。除了美国战线,日韩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继日本对出口韩国的三种半导体产业原材料加强管制后,双方又将对方从出口“白名单”中移除。WTO预计2019年贸易增速仅为2.6%,较2018年下降0.4个百分点。
既有预防式的,也有被动式的。美联储的降息是典型的预防式降息。2019年一、二季度环比增长折年率分别为3.1%、2.1%,但内在动力正在逐渐下降。2019年一季度个人消费增速仅为1.2%;一、二季度设备投资仅增长-0.1%、0.7%;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7个月下滑。除了美国外,马来西亚的降息也带有明显的预防性色彩。而本轮降息潮中,更多的国家属于经济基本面恶化下的被动降息,如印度、俄罗斯、韩国等。
三、降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融资压力
一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的背景下,世界贸易结构发生改变,全球价值链遭到破坏,世界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不得不重新寻找产业机会或开拓市场,需要为此付出额外成本和代价,需要宽松货币政策带动融资成本下行,缓解贸易冲突对实体经济的打击。
二是刺激社会消费,缓解通货紧缩压力。央行降息既可以增加政府消费支出,也可以刺激居民消费支出。一方面,贷款利息下降,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还款利息减少,政府投资会增加,也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另一方面,存款利息降低会减少存款需求,促使存款人把部分存款用于消费。政府和居民的消费购买力度增加,将有助于减缓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四、降息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加剧资本市场泡沫。2019年以来,美国三大股指不断创出新高,截至8月1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较年初上涨13.9%、17.7%和21.7%。欧洲股市Stoxx Europe 600指数上半年上涨13%,创自1998年以来的最佳六个月回报。而这种上涨是建立在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的基础之上的。
削弱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美国国债收益率随着美联储降息回落,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年初的2.7%降至1.75%,3个月期美债收益率仍维持在2%以上,利率倒挂更加严重。欧洲市场的国债则开始不断出现负利率情况,10年德债和法债收益率分别降至-0.55%和-0.24%。目前全球已有近14万亿美元的债券是负利率。负利率资产增加,将压缩金融机构盈利水平,提高它们的风险承担行为,从而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信用风险。
助长全球债务累积。金融危机后,长达10年的宽松货币环境使得全球债务水平不断攀升。根据IIF的统计,截至2019年一季度,全球债务水平已达到24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320%。近三年新兴市场正面临偿债高峰期,根据IIF的数据,2019-2021年约有5万多亿美元的贷款和债券到期。新一轮降息会刺激经济主体继续增加借贷,使债务水平继续攀升,进一步增大债务违约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