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0日,六大国有银行的2019“中考成绩单”已全部披露完毕。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形势,六大国有银行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资产总额稳健增长,经营指标保持良好,资产质量总体可控。从盈利数据来看,六大行的赚钱能力仍然无可比拟,上半年六大行共实现归母净利润6377.44亿元,合计日均可以赚35.23亿元。但是,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仍有一定压力,资本充足也有待提升。
总资产对比:宇宙行超出第二位银行5.61万亿 即将突破30万亿元大关
对比总资产来看,宇宙行超出第二位银行5.61万亿元,资产规模高达29.99万亿元,即将突破30万亿元大关,此外8.3%的资产增速也同时排在首位。其次,建行、农行、中行的总资产分别为24.38万亿、23.98万亿、22.27万亿,分别较去年年末增长了5%、6.04%、4.7%。
邮储银行与交通银行的总资产排名相对靠后,上半年分别实现10.07万亿、9.89万亿,增速分别为5.79%、3.37%,与其它四大行相比,相差悬殊。
归母净利润对比:六大行合计日赚35.23亿 邮储银行两位数增长
从盈利数据可以看到,六大行的赚钱能力仍然是无可比拟的。据统计,截至6月末六大行共实现归母净利润6377.44亿元,若按181天来算,则六大行合计日均可以赚35.23亿元。
具体从归母净利润排名来看,工行继续独占鳌头,上半年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679.31亿元,同比增长4.67%;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实现净利润1541.90亿元,同比增长4.87%;农行与中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14.45亿元、1140.4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7%、4.55%。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银行虽然在总资产方面略逊一筹,但是归母净利润却超出邮储银行53.68亿元。不过,邮储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实现两位数增速的银行。
不良率对比:六大行全线下降 工行不良率相对最高
据统计,截至6月末,六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工商银行最高,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4%、1.43%、1.43%、1.47%。
值得一提的是,6家银行中仅有农业银行实现了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的“双降”。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853.1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6.90亿元,不良率为1.43%,较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副行长王纬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已经把逾期20天以上的公司类贷款都纳入了不良口径,比监管的标准更加严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虽然各大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均有不错的表现,但这并不能说明,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拐点已经到来。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涉房地产的一些业务、地方政府债务、互联网金融等将是金融风险防控重点领域,上市银行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等重点领域,我们会持续保持风险排查,持续摸清底数,及时跟踪,把潜在的风险提前化解。
资本充足率对比:建设银行稳居第一 邮储银行排名相对靠后
对比资本充足率发现,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达到17.06%,邮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低,仅有12.98%。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75%、15.48%,均较去年年末增加0.36%。
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33%,同样比去年年末提高了0.36个百分点。有数据统计,年初以来中国银行共计发现了1400亿元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中国银行副行长郑国雨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下一阶段,按照中国银行的资本规划和董事会决议,中国银行还将在境内外市场发行等值200亿人民币的优先股、700亿的二级资本债和400亿元永续债”。
交通银行与邮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靠后,分别为13.84%、12.98%。为缓解资本金压力,交通银行拟发起永续债融资计划。3月29日,该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该行在境内外市场发行不超过人民币400亿元或等值外币的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这一融资计划于7月19日获得银保监会的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报发布当日,邮储银行同时公告拟发行不超过800亿元永续债,若加上A股成功回归,其资本充足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国泰君安研报测算,回归A股可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43bp,800亿元永续债发行静态测算可提升资本充足率168bp至14.66%。两项计划合计可大幅提升资本充足率211bp。
净息差对比:五家国有银行出现下跌 新LPR影响有限
以上数据显示,除交通银行之外,其余五大国有银行的净息差均出现了下滑的态势。
8月20日,新的LPR报价机制落地,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的LPR首个报价为: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
对于LPR新报价机制推出以后对银行NIM的影响,国有银行管理层纷纷在业绩发布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工行行长谷澍表示“LPR新报价机制推出以后,对银行的NIM肯定有影响,但是影响是有限,这种有限是由工商银行在资产端、负债端的经营策略决定的。具体来看,在资产端,需要注重结合市场利率的走势,安排好资产结构,控制好流动性风险。在负债端,需要的是通过扩展客户基础来拓展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LPR在今年影响不大,但明年会加大利率的波动性。相比之下,银行面临更大的挑战是,银行内部的定价能力建设和账户能力的建设。”农行副行长张克秋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也同样表示。



- “牛市旗手”业绩炸裂!国联民生、华西证券预增超10倍,“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
- 培育打造一批品牌,促进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 京东进军短剧市场,行业高景气下海外短剧及AI短剧等细分方向发展望超预期
- 北方稀土中报预增逾20倍,机构:国内稀土磁材企业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击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启幕,全球AI治理合作路径加快推进
- 不止是硅片硅料!光伏组件含税含运均价也迎来上调
- 国家邮政局“反内卷” ,完善制度规则、推动邮政快递健康发展
- 批量公司预告中期业绩,6家公司业绩增速或超10倍!这些板块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 比特币继续刷新历史新高!美股比特矿业暴涨155.69%,上海国资委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开展学习
- 比亚迪推L4级智能泊车保障,自动驾驶商业化再迈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