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徐斌:长三角一体化 金融机构大有作为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开幕。对生活在上海的人们而言,都不会忘记一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将会深刻地影响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深刻影响着上海人民,深刻影响着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甚至深刻影响着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们。这件事情就是一年前的这一天,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交给了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意味着,从1982年开始的上海经济区,在经历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等步骤后,按下了“快进键”。2019年1月,上海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全力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5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各方积极探讨并鼎力推进的大事。

  长三角一体化,是全方位的一体化,是深度的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的融合发展。在这个背景下,金融一体化就是绕不开的重要一部分。如何推进金融一体化,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金融机构从业者和各类智囊,表达了不可胜数的观点和想法。全国乃至全球的各主要金融机构,争相成为行动派,按照各自的步骤推进着自己的金融一体化,这其中就有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身影。其中交通银行更是创新管理体制,建立业务联动机制,率先成立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推进办公室。长三角该如何金融一体化,金融又该如何为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以交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又准备做些什么工作,银行高管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周年,在第二届进博会正在进行的当下,《国际金融报》记者就上述问题对交通银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推进办公室主任,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徐斌进行了专访。

  以同城化金融服务适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国际金融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速,金融服务也是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布局,徐行长怎么看待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金融服务,金融这两个字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意味着什么?

  徐斌:长三角一体化,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从去年11月5日习总书记在进博会上宣布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全国上下都开始积极行动,推动战略落地。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都是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其中在区域发展上能够真正提出“一体化”概念的,目前只有长三角区域,其他几个区域均是协同与合作,因此“一体化”是长三角发展的突出亮点。

  “一体化”概念内涵丰富,可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来看。硬件包括交通能源、公共设施、居民衣食住行等内容,这些是有形可见的,比如把路打通,把桥建起,高铁连通等。软件则是制度、服务、规划等内容,是真正在体制机制上的协调发展。目前长三角区域正全力推进软硬件的一体化发展,而金融服务,就是软件一体化的重要内容。金融服务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过程中,发挥着服务与支撑的作用,金融服务一体化,就是要适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有效金融供给。在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金融服务要跟上这个趋势和发展方向。

  《国际金融报》:长三角一体化,在软硬件方面愈发呈现同城化趋势。可以说,长三角一体化,需要很多软硬件服务以同城化形式来具体落实。您怎么看?

  徐斌: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概念,就是构建同城化金融服务,来配合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我认为这里有三层意义。

  第一个意义,就是打破过去银行条块分割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比如有些公司,其总部在上海,但投资项目或者分公司都在异地,在从前,上海市分行的金融服务就只能服务其总部,现在通过同城化金融服务,我们把长三角区域视为同城,金融服务的手臂延伸到过去所说的异地,从而服务于整个区域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高效地服务客户。

  第二个意义,是便捷的企业金融操作。比如简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汇款转账等,原来长三角区域均算异地,企业之间的汇款转账要收取手续费,现在我们正在探索在长三角区域内将客户的汇款转账视同本地一样减免手续费。同时我们针对贷款客户的异地抵押物,采取与当地分行协同办理的方式,从而简化抵押手续,提升企业融资效率。

  第三个意义,是以同城化金融服务助力企业走向全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多产业链,这些产业链能够延伸到全国各地。很多公司的总部在上海,但它的供应链产业链都在长三角区域,甚至在长三角区域以外。过去我们采取“一家做全国”模式,一家分行为服务客户要出差到全国各地,耗费很多人力财力物力。现在我们正在推出“全国做一家”,即项目所在区域的交行分支机构都协同来服务一家客户和它的产业链,并逐步将这样的服务方式推广到全国,以同城化的金融服务,来为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乃至全国的布局做好服务支撑。

  以“三区一廊”为路径深度融入区域发展

  《国际金融报》:徐行长觉得金融该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金融服务可以通过何种路径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徐斌:我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把握重点区域和平台,特别是“三区一廊”,这些区域是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切入点,金融在此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这是目前全国18个自贸区里唯一一个升级版,它是特殊经济功能区域,核心是建立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打造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代表中国的对外开放最高水平。基于这样的制度设计,临港新片区会吸引更多的全球性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或者亚太地区供应链的管理中心,这里将调度全世界的生产贸易物流,尽管这些生产贸易物流不实际发生在这里,但所有的资金流和结算都会在临港、在上海。

  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要打造成全球或者亚太地区的供应链管理中心,金融服务的主要功能就是推进跨境金融和离岸结算,充分对标新加坡等全球自由贸易标杆,助力打造新片区成为自由贸易新高地。交行拥有离岸金融牌照,我们的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匹配临港新片区的需求。我们已经探索了转口买卖业务等多项新片区首单业务,今后也将继续发挥首单效应,来服务新片区落地的企业。前不久我们联合了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成立了联合金融创新实验室,通过金融创新实验室,我们将从制度、业务、产品层面来强化自贸区跨境金融和离岸结算的服务创新。

  二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这里包含了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的五个镇约2300平方公里的区域,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的一个突破口,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致力于打造成为生态绿色、健康养老、普惠金融、科技赋能、信用建设示范区。金融服务在这里也可以创新体制机制,设立横跨三个省市的跨区域服务机构,探索出一条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可行路径,并将这条路径推广到整个长三角区域。

  交行在此将围绕两个关键词做文章,一个是“生态绿色”,另一个是“一体化”,以此推动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我们目前已经在区域内推进服务机构的设立,后续将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建立跨区域服务机制,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共建信用体系平台、推出生态绿色金融产品,提升区域内客户服务效率。

  三是虹桥商务区,我们将联合管委会探索打造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中心,积极支持虹桥商务区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为区内的大型集团、总部型企业及跨国企业提供陪伴式金融支持。

  四是G60科创走廊,我们将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以一体化、便利化、数字化的金融服务,聚焦G60科创走廊产业布局,精准对接客户需求,积极支持区域各类项目落地,努力打造产融结合新高地。

  《国际金融报》:交通银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拥有离岸牌照的国有银行,那么交通银行在跨境金融和离岸业务创新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徐斌:离岸业务在今后的长三角一体化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这里的制度设计决定了今后将有大量的跨境交易和离岸结算。一是加强组织创新,第一时间设立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分行,派驻自贸区及离岸业务专业团队服务新片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二是加强制度创新,我们制定了《交通银行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出台了新片区金融服务产品手册;三是加强产品创新,我们充分发挥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的智库作用,将交行离岸中心业务发展和自贸区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推出了多个金融创新项目,落地了多项市场首单业务。

  金融机构要抓机遇,强化自身创新与改革

  《国际金融报》:目前各大银行布局长三角的计划,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都发布了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25家长三角农村金融机构也开始抱团合作。徐行长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长三角一体化也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增长极,您认为金融机构该如何抓住机遇?

  徐斌:主要银行都陆续编制了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服务(行动)方案,说明金融业特别是银行机构在主动积极配合,推动长三角的战略落地,这是一个好现象,大家都在动脑筋,长三角一体化也确实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投入行动。同时也说明,金融机构都认识到,长三角一体化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金融机构的发展也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一是项目发展机会。长三角一体化中将强化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建设,银行在此过程中有大量的金融服务机会。

  二是金融创新机会。这里包含了诸如临港新片区中的制度创新和金融政策创新,一体化生态绿色示范区中的跨区域协作机制创新等机遇。尤其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将成为金融创新的策源地,区域内金融机构的创新空间将大大延伸。

  三是对外合作机会。金融机构将会有更广阔的业务合作机会,与政府、企业和同业的互动将更加增强,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

  四是区域联动机会。随着一体化的推进,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经营机构联动会更加密切,并最终将为区域一体化奠定基础。这也需要金融业有效改革当前各项绩效考核、利益分配等制度机制,打破区域联动限制。

  交行长三角推进办四个月干了5件大事

  《国际金融报》:在业内,交行是第一家设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推进办公室的,徐行长您也是亲自挂帅,目前来说,从设立到现在推进工作情况是怎样的?

  徐斌:交行总行党委非常重视国家战略,第一时间成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总行行领导、总行相关部门及长三角区域内七家分行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推进办公室,是战略推进的具体执行机构。

  交行长三角推进办自今年7月份正式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构建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包括一是构建一体化经营管理机制,打破职能界限。如探索设立示范区分支机构,推动“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平台”管实施。二是推动集团客户同城化机制,促进协同营销。制定集团客户营销服务和授信管理一体化方案,从“一家做全国”模式转变到“全国做一家”模式,开展协作化服务。三是优化业务运行模式,提升金融效率。如落实“放管服”要求,给予区域机构更多自主权,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发挥区域主办行能动性。同时,我们的人员也是从三省一市七个分行抽派的骨干员工,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这也是组织模式上的一个创新。

  第二,构建全方位合作格局。打通六大合作渠道,一是对接综合经济主管部门,二是对接行业主管部门,三是对接金融管理部门,四是对接驻沪办等区域发展协调部门,五是对接总行各管理部门和区域内各分行,六是对接集团内各类子公司。

  第三,解决经营机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我们充分发挥长三角推进办内引外联作用,解决长三角区域内经营机构在一体化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最终目标是切实提升长三角区域经营机构在全国交行体系内的业务占比,提升贡献度,形成交行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

  第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强化服务实体经济。我们通过项目制管理,组建专业团队,采用事件化推动金融创新,专题研究客户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以点带面,推动业务创新。比如近期我们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推出了小微企业“0+N”模式,优化小微企业集团授信,加强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合作,开展了“批次担保”业务。

  第五,将创新贯穿始终金融服务全过程。一是业务模式上先行先试,依托多方力量的金融创新联合实验室,打造其成为金融创新的智库,成为金融创新策源地。二是金融产品强化创新,开发长三角一体化概念专属产品,包括专属信贷、专属理财、专属资本市场、专属基金等。三是加强科技赋能,建立区域机构信息科技联盟,开发衣、食、住、行、医疗、社保、养老方面大数据平台。

  《国际金融报》:徐行长,金融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除了金融机构自身,还需要金融管理部门怎么样的支持?

  徐斌:金融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金融机构的自身努力,也需要金融管理部门的持续支持,比如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上的跨区域机制探索,就是需要双方共同的探索。

  当前金融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已经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他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们期待未来双方能够更多沟通和协调,为国家战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际金融报》:长三角金融这块现在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必争的焦点,交行的管理体系会不会做出一些改变?

  徐斌:交行是唯一总部在沪的中管金融机构,我们在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我们也会根据战略发展和市场形势,积极在组织架构上做出创新和优化。如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我们会积极探索跨区域管理体制,围绕区域发展特点构建专业的服务机构和团队,人员也将从三地进行抽调组合,这是我们在管理体制上探索性的一步,将推动交行金融服务真正向一体化迈进。

  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国际金融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长三角一体化的要义,徐行长认为金融机构该如何防控金融风险?

  徐斌:我认为,服务实体经济和防控金融风险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金融风险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脱离了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过去金融领域里面有些资金流不到实体经济中去,现在我们就是要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阻隔,让资金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的血脉中,从而有效防范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在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我们银行从业人员也要提升自身的风险分析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财务分析的能力,更是对高端先进技术和领域的掌握和了解,从而通过这些能力提升培养出银行自己的风险专家。此外还要根据长三角不同区域内的主导产业来制定差异化的行业准入标准和授信政策,以此来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区块链对银行是“革命性提升”,是未来银行发展方向

  《国际金融报》:区块链也是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据了解,2018年,交通银行就投产了区块链国内信用证项目,之后推出首个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您认为银行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徐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我认为今后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是依靠科技赋能,区块链技术是科技赋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区块链将是未来技术革命的一个方向,对金融业也将起到根本性的变革作用。当前银行风控都依靠人工控制,难以完全杜绝舞弊风险,而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技术,以信任为基础,依靠实实在在的节点来认证,将有效帮助银行提高信用程度,提升风控效率。

  去年交行完成了市场首单区块链信用证开证业务,这是一个良好的尝试。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探索如何把区块链技术真正融入金融服务,并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推进,强化在数字化金融服务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阅读:协同营销 机制探索 国际金融报 区域一体化 区块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