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什么可以推荐的理财产品吗?收益率高一点的那种。”带着这个问题,11月19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了沪上多家银行网点。
各家理财经理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在4%以下,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他们转而推荐买点基金,或者年金险。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至10月底,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自2018年3月以来已连续20个月下跌。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今年10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年化平均收益跌破4%,已降至3.99%。
并且,收益率还在进一步下降中。普益标准数据显示,11月9日至11月15日,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8%,较上期减少0.01百分点。
某四大行理财经理李林(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在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基本都在4%以下,并且一直在降,基本上一两个星期就会降一些。
融360简普科技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刘银平认为,2019年以来,银行理财无论是发行量还是收益率都呈现出下降趋势,收益率降幅较大。10月12日非标新规发布之后,给银行能否在资管新规过渡期截止之前顺利消化存量蒙上一层“阴影”。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非标投资受限的背景下,短期内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行趋势不改。
据李林介绍,银行理财产品中,以配债为主的风险较低,收益率往往也不高。现有的理财产品中这类较多。“银行理财收益下降了,买偏股类基金的人越来越多,目前银行这边主要是代销基金公司的产品”。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银行理财收益下滑的情况下,年金险受到市场追捧。有分析指出,年金险重在强制储蓄并进行长期配置,具备安全保本的特点。
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王华(化名)向记者介绍了该行代销的一款年金险产品,除了保本外,该产品五年预期收益率能达到4.6%至4.9%,保底收益3%,最终的实际利率与结算利率有关。“保单存续期间,保险公司一般很少改变结算利率”。
“而5年后,银行理财的收益率还不好说。”王华告诉记者,最近该行这类年金险产品很火爆,投资者也可将其当作进行强制性存款的工具。


- 华为智能眼镜新品将发布,可能集成AR导航、健康监测等场景化功能
- 多只重仓新消费板块的基金年内表现抢眼,公募基金关注新消费股投资机会
- 中美关税下调叠加抢运潮,航运港口板块有望迎来阶段性爆发
- 曾经“一码难求”的Manus突然宣布开放注册,有望加速AIAgent商业化爆发
- 险资持续举牌银行股,长线资金认可分红能力
- 华为与优必选签署协议共推人形机器人落地,机构称产业发展将明显提速
- 盘前公告淘金:宝通科技与宇树合作合约已签署,百济神州一季度同比减亏超18亿元
- 头部厂商提议减产挺价,光伏板块大幅异动!技术创新助力行业突围
- 中美贸易关税大幅降低,航运港口板块迎来重大利好,多家龙头公司涨停创新高!
- 供应链调整与需求反弹共振,半导体材料产业迎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