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央行报告:理性看待

  2月19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就业保持稳定,物价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内外部风险挑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2019年,央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LPR改革促进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在过去一年取得实效。

  2019年8月17日,央行宣布完善LPR形成机制,推出新的LPR报价原则、形成方式、期限品种、报价银行、报价频率和运用要求。提高银行贷款定价的自主权,推动银行改进经营行为,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

  《报告》指出,在央行积极督促LPR推广运用下,2019年末,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占比已达到90%。LPR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已经显现。

  2019年年初至7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直在5.3%附近波动,市场利率下行向企业贷款利率传导不足。

  8月份以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已6次发布新机制下的LPR,1年期LPR较同期限基准利率下降了20bp。随着LPR报价稳中有降,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降。

  下一步,《报告》指出,将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促进银行积极有序运用LPR定价,转变传统定价思维,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定价秩序,严格落实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另外,《报告》在专栏《理性看待商业银行利润增长》中,肯定了商业银行利润用于补充资本,有利于支持实体和防范风险的积极意义。同时提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行要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向实体经济让利,中长期也有利于银行利润可持续增长。

  “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可能是对应此前LPR下行受阻的背景,2019年8月改革后,LPR的报价由MLF利率+银行加点形成,央行希望降低融资成本不能仅靠下调MLF来解决,银行要向实体让利。”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李金柳分析表示。

  理性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报告》认为,展望未来一段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报告》分析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价形势总体可控,通胀预期基本平稳。但国内外经济都处于调整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未来变化需持续观察。

  《报告》特别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对短期内的经济增长会有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减少、企业复工较晚等方面。对此要客观认识、理性看待,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办好自己的事,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切实增加有效投资,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同时,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可能对物价形成扰动,应继续密切监测分析。但《报告》强调,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报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同时注意到了短期的冲击与长期挑战。一方面,认为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疫情短期也对物价形成扰动,但通胀总体可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不变,还面临诸多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目前仍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李金柳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央行将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继续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认为,应对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的政策首要发力点可能是货币政策,预计将通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PSL放量等多项货币政策工具,扩大信贷、社融增速。

  加大对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

  根据当前形势,《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央行将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守正创新,勇于担当,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当前最重要的是疫情防控,加大对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李金柳说,“短期看,应对疫情冲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货币阶段性宽松;中长期看,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兼顾改革和调控。”

  对此,《报告》强调,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要求主要全国性银行和10个重点省(市)地方法人银行充分用好专项再贷款,快速精准地将资金用于直接参与防疫的重点企业。对直接参与防疫的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的生产、运输和销售重点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支持金融机构向名单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加强与有关医院、医疗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服务对接,提供足额信贷资源。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遇困难的小微企业,《报告》指出,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并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强化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金融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建立健全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运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的信贷支持。督促银行降低贷款附加费用,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报告》还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这相比于过去几期报告中“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的提法,将目标明确在了央行所辖的金融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也提及要在财政领域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意味着地产行业仍将平稳发展,不会出现过度刺激。

  另外,根据《报告》专栏《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内容,加强逆周期调节不仅是关注量的增加,还要重视结构调整和改革推进。在李金柳看来,这也呼应了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的说法。他预计,货币政策也会继续在总量适度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结构性工具的运用和改革的推进。

关键词阅读:央行 疫情防控 贷款定价 经济运行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