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海外对中国资本市场影响有限

  此次疫情发展相对迅速,发生的时间和原发地武汉的地理位置又进一步增加了传播范围。但理性来看,经过“非典”的冲击后,中国在应对疫情的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上有了更多经验和更高效率,相关的技术、人员与物资比非典时期有更为充足的积累和储备,这对于控制疫情发展、减少不利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虽然当前疫情仍在持续,但对未来的形势发展应保持积极判断。

  从长期来看,决定我国经济长期趋势的驱动因素并没有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生产率的变化历程来看,大致有三次显著地提升: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开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搞活集体经济,激活了农业生产;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活力与全国投资热潮;第三次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比较竞争优势得以发挥,是中国彻底摆脱了1997年亚洲金融(港股00662)危机的阴霾。

  回顾这三次显著的技术生产率提升,无一不是与重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出现相关。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改革正是为了实现技术生产率在新时期全面提升、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发展。供给侧结改革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从投资依赖向消费拉动的转变、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的完善、市场主导地位的确立、环境恶化的遏制以及危机影响的缓释等。受劳动力供给趋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影响,潜在增长速度会呈现阶段性放缓态势,此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要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活力,通过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其中,制造业作为生产效率最高和引领效应最强的部门,是带动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最重要因素。

  由此来看,决定我国未来经济长期趋势的不是需求端的涨落,更不是类似此次疫情的随机事件因素,而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四十年高速增长后如何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增长。这正是近年来我国系统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逻辑之所在。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经济远景取决于当前的深化改革进程,这是我国经济在长期得以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从我国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看,去年下半年以来逆周期调控与外需趋稳的带动下,我国经济数据从四季度开始持续向好。今年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显著,2 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 为35,远低于前值的50,为2006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值。非制造业方面,商务活动、服务业、建筑业的PMI 分别为29.6、26.6、30.1,同样远低于1 月,海外疫情发展增加了我国外需的不确定性。

  上月开始,我国加大了逆周期调控力度,未来将会加大对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发挥定向工具作用,包括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PSL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支持,继续引导LPR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需要指出的是,从去年欧美开启宽松周期以来,中国相对其他主要经济体,其货币条件仍保持克制与审慎,宽松预期也是最低的,包括近期的1年期与5年期的LPR的不对称下调使得期限利差变得更为陡峭,有助于稳定长期利率下调预期。从各国利率与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来看,中国常规货币政策的利率与数量工具的调整空间均显著高于欧洲和日本,利率空间高于美国。在财政政策上,尽管近年来财政收支压力增加,但中国赤字率仍处于相对较低位置,地方债务规模相对稳定。因此,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宏观政策空间仍相对充足,这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

  2月下旬以来,在中国疫情逐步趋稳的同时,海外疫情发展迅速。受疫情在日韩和欧洲等海外市场快速发展的影响,美国股市创出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周跌幅。近期,我国资本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尤其是科技类指数回调明显。但中美两国股市调整背后的逻辑迥异。首先,从美国股市看,上周以来美股大调整主要是受到美国外部市场疫情发展所导致的预期影响,降息后美国金融市场大跌则是市场将美联储降息看作是对疫情冲击的确认。此外也与民主党内竞选有关。作为左派候选人的桑德斯一直主张给富人加税、限制华尔街金融机构,市场担心其获选会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本周,拜登对桑德斯的领先已经确立,叠加之前美联储50bp的降息,美股开始暂时企稳,但很快又在3月9日触及熔断。未来疫情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影响可能刚刚开始。美国降息周期从去年7月事实上已经打开,至今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连续开展了四次降息,基本回吐了2018年四次加息的空间。本次降息只是由于疫情带动美股大幅调整而提前到来。美联储利率下调有助于减轻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控压力和束缚,未来全球降息潮将可能会再次出现。其次,从我国股市看,在我国,随着疫情发展趋势逐渐趋稳、国内逆周期调控政策实施的带动下,春节后我国资本市场在出现短暂超跌后开始了一轮持续修复的过程。主要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部分科技行业指数在一段时期内出现过快上涨,但资本市场整体仍保持稳定,系统性风险较低。

  从跨境资金规模看,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快,海外资金通过陆股通、QDII等渠道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叠加持有的我国大陆企业在港、海外中概股公司股票市值规模,海外资金大约持有大陆企业市值5%左右,不到新兴市场国家均值的一半,海外资金波动对国内资本市场不具有决定作用。因此,近期美股调整对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有限。美股走势严重依赖美国货币政策取向,金融危机后美股不断上涨,低利率是最重要的上涨基础。据估算,金融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政策与降息是支持美股三分之二的涨幅,企业业绩改善仅支持美股上涨的三分之一。从我国情况看,虽然国内资本市场仍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近期国内资本市场又出现一轮调整,但无需过多看空。随着未来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不断强化、社会中长期资金进入以及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当前短期走势不具有趋势性。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港股01398)投资银行部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 王彬 )

关键词阅读:经济 中国资本市场 中国供给侧结改革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