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VS美联储 法巴认为中国在管理市场预期上更胜一筹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响下,为了向各自的经济和金融市场提供支持,中美两国央妈真可谓是殚精竭虑。但实际效果如何?谁的策略更胜一筹呢?法巴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罗念慈(Chi Lo)日前撰文表示,就管理市场预期而言,中国人民银行显然更胜一筹。

  中国人民银行

  自3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如期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这一行动既为金融体系释放了流动性,标志着中国央行朝着宽松政策又迈进了一步。

  显然,中国人民银行的策略在市场预期之中。其实施的货币政策更为稳健,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事实上,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中国股市的表现一直优于全球市场,其开放策略似乎正在发挥作用。

  美联储

  美联储3月15日宣布降息至零,并推出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但市场反应并不大,标普期指16日下跌近5%,现货黄金跳涨后几乎悉数回落。市场对其策略似乎有不同的评估。

  罗念慈认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举措可以被视为是封闭的:它承诺购买固定数量的资产。这将市场预期设定在一定规模的流动性注入,这无助于提振市场情绪。

  市场的看法如何?

  罗念慈指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在影响市场方面不如中国央行的开放式政策那么有力。鉴于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引发的剧变,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采取行动,扩大量化宽松计划的规模,或者随着形势的发展,转向开放式计划。

  此外,罗念慈认为,廉价信贷只能帮助应对需求冲击,而不能提振因信心被挤压、生产要素流动性受限而受影响的供应面。换句话说,大规模降息和量化宽松无助于逆转或停止流动性所受到的限制,这些限制是由病毒大流行造成的,正在破坏经济活动和市场信心。

  为了促进增长,世界需要更多的财政扩张,甚至需要在短期内将财政赤字货币化。这可能对所有市场都不利,尤其是那些存在巨额财政赤字、甚至是双经常账户赤字和预算赤字的经济体。

  中国央行是否拥有更大的火力?

  中国仍拥有强大的财政资产负债表,能够在不影响宏观经济的情况下实现货币化。因此,罗念慈预计,中国央行将在2020年6月前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并将贷款利率下调30个基点。

  需要注意的是:

  1.中国人民银行仍保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宽松政策,因此今年和2021年中国债务与GDP之比的增幅可能很小。

  2.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仍决心在疫情危机解决后,恢复去杠杆化和去产能。

  3.中国债券收益率短期内可能进一步下跌。

  中国股市将受益

  至于股市,中国央行开放式的宽松政策给市场带来了经济好转的希望。少量适度的货币宽松政策正促使内地投资者追逐股票资产,提振内地股市。

  银行的风险厌恶情绪(即不愿放贷)加剧了这一策略的效力。对房地产投资的监管限制也推动了流动性注入股市。罗念慈认为,中国股市应会继续受益于央行的策略,虽然期间的波动性很大。

关键词阅读:美联储 央行 市场预期 中国股市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