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中国经济:疫情迅速控制 避免金融市场恐慌

  德意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熊奕近日发表报告,回顾自今年1月起受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走势,梳理家庭、企业及金融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并分享对中国经济的近期走势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的新冠疫情已逐步缓解,经济活动也正缓慢复苏。主要能源行业的煤炭日消耗量已恢复至平日的80%。房地产销售在3月的第三周已恢复至平日的60%,而汽车销量也在3月的第二周也回归至平日的50%。

  展望未来,外部需求下滑或将构成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主要挑战。德意志银行集团全球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今年二季度经济衰退程度可能达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来最高水平,美国和欧洲的GDP或将下降15-30%。而全球供应链的传导很可能会进一步放大下游需求产生的影响,上游订单的削减将远超下游需求的下降。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行业面临挑战。

  在此增长前景下,熊奕表示,中国政府可能将继续颁布更强有力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支持经济稳定。短期内,政策措施应着重于扩大内需以应对外需下降,并为受影响的出口企业和居民纾困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中国家庭:收入和支出均受到影响

  根据中国家庭消费数据,疫情期间在汽车、服装和家用电器等可选消费支出上的整体降幅过半,而在手机、娱乐和药品上的支出所受影响相对较小。由于更多家庭选择购买食材以代替在外用餐,因此食品成为唯一零售增速为正的类别。尽管居民支出已经大幅减少,2月份储蓄存款增速仍有所降低,而以往经济下滑时期居民存款增速往往是增加的。这表明疫情对居民收入水平产生了影响。

  同时对大多数人而言,疫情爆发后其工作岗位仍较为稳定,这无疑有助于增强信心。尽管经济环境受到影响,但2月份的失业率仅上升了1个百分点至6.2%。政府为保障就业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减免用人单位的社保支出,仅二月份就减免了约1240亿的单位社保缴费,未来几个月内减免规模估计将达到5000亿,对就业形成了一定支撑。

  企业:供给端复苏,需求端承压

  疫情期间,企业经历了供需端的双重冲击。目前的情况显示供给已经逐步恢复,但需求尚未恢复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制约。制造业2月份工业产值同比下降27%。可以看到,零售额下滑较大的行业,如汽车、家具、服装等行业的产出也下滑更大。上游资本密集型行业,如油气开采,钢铁,以及采矿业的产量下滑相对较小。然而,这也表明中间商品可能存在库存积压情况,或会造成生产者价格进一步下跌。

  此外,服务业生产指数在1-2月间同比下滑13%。不同服务业之间所受影响差异很大:一方面,餐饮,酒店和旅游业受到影响最大,复苏较慢。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仍然保持了正增长。

  为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减免了用人单位五个月的社保缴纳支出,并调低了小微企业三分之二的增值税征收率。此外,央行拨划8000亿元人民币的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以补贴利率支持银行放贷。受益于这些利好措施,大多数企业经营如常,失业率也控制得当。

  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提振受何驱动?

  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金融市场保持稳定,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德意志银行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表明,2月份以来金融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利率也有所下降。疫情爆发期间,中国股市相比较而言也趋于平稳:沪深300指数从1月下旬至2月初的峰值仅下跌了约10%,迄今为止的表现也优于海外市场。中国政府在此期间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流动性支持,但并未直接干预市场。

  报告指出,资产价格的主要推动力在于市场对疫情发展的判断。疫情在中国迅速得到控制,强化了市场参与者对经济的信心,避免了金融市场恐慌。此外,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也是背后的支撑因素之一。相比国外市场,中国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保险公司,银行等,都不以高杠杆运作,个人投资者的融资规模也相对稳定。近年来政府推出的金融监管政策,特别是资管新规,也进一步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提升了金融系统稳定性。

关键词阅读:新冠疫情 中国经济 德意志银行

责任编辑:葛文静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