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显现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

  【数据】

  3月,M2同比增长10.1%,预期8.5%,前值8.8%;新增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元,预期1.97万亿元,前值905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新增5.16亿元,预期3.21万亿元,前值8554亿元。

  【点评】

  ——3月,M2同比增长10.1%,增速较上月末提高1.3个百分点。

  为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央行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投放MLF、再贷款和再贴现等,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本月货币乘数达到6.55倍,保持高位,推动货币派生较快增长,反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另外,受企业税费减免或延迟缴税影响,本月财政存款下降7353亿元,同比多减425亿元,对M2增长也起到促进作用。

  ——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较上月末提高0.6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增1.94万亿元和1.16万亿元。

  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回升符合市场预期。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尤显紧迫。为此,央行出台一系列措施,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本月,在年初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8000亿元的基础上,央行2次定向降准释放了9500亿元长期资金,用于发放普惠领域的贷款;设立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新增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加支农、支小信贷投放。在一系货币政策的支持下,银行应贷尽贷、应贷快贷,信贷投放力度和规模远超去年同期,推动本月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回升。另外,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居民消费回升,是从需求端推动本月新增贷款规模回升的重要原因。

  从新增信贷结构上看,本月企业与居民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双双出现较快增长。企业部门方面,本月企业新增人民币贷款2.05万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9200亿元和984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8752亿元,比上个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2203亿元和5651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9643亿元,比上个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5489万亿元和3070亿元,企业中短期贷款继上个月负增长之后双双转正,说明企业融资需求恢复。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增加额显著好于近三年同期水平,说明本月企业融资不再是满足应对短期流动性需要,相反,低融资成本促进了企业投资类融资需求的增加。另外,本月票据融资新增1.59万亿元,比上个月大幅增加1.33万亿元,说明为应对疫情,央行对表外融资的容忍度有所提高,同时企业链上资金流转随着复工有所改善。居民部门方面,本月居民新增人民币贷款989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5144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9648亿元和850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4367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4367亿元和133亿元。居民中短期贷款继上个月负增长之后双双转正,说明随着生活秩序恢复,被疫情暂时抑制的居民需求开始回升,餐饮、娱乐、郊游等短期消费恢复较快,购房等中长期贷款尚待在逐步恢复。

  ——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6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较上个提高0.8个百分点。当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16万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4.31万亿元和2.20万亿元。

  新增社融较上个月和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符合市场预期。一方面,央行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抗疫保供、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畜禽养殖、外贸行业等的信贷支持,切实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要。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极大的促进了企业融资需求回升。如,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到企业的加权平均利率是2.51%,财政贴息后实际融资利率仅有1.26%;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中,涉农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4.38%,普惠小微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4.41%,贴现的加权平均利率3.08%,均低于4.55%的政策要求。信贷供给增加与企业融资需求回升,从供需两端推动了本月新增社融大幅回升。

  从新增社融结构上看,表内、表外融资双双大幅增长,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速度进一步加快。具体而言,本月对实体经济新发放的表内信贷(未包含外币贷款)新增3.15万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2.41万亿元和1.19万亿元,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恢复,银行授信工作已回归正常化。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合计新增2208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7065亿元和1384亿元,继上个月负增长之后大幅转正。其中,委托贷款减少58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22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2818亿元推动表外融资快速回升。直接融资方面,本月企业债券发行延续放量态势,共发行9953亿元,是上月和上年同期的3倍和2倍。另外,随着财政部提前下达全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29万亿元(下达规模超上年同期),全国各地新增专项债券发行速度加快,受此影响,本月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6363亿元,比上个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多增4539亿元和2950亿元,推动直接融资较快增长。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通胀拐点得到确认(3月CPI同比涨4.3%,涨幅出现了明显回落),为货币政策操作打开了更大空间。下阶段,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由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换,一方面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推动企业债融资利率下行;另一方面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引导LPR利率下降,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在信贷投向上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基建、民生工程等领域支持力度,支持居民消费升级,提高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占比,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点评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研究员霍天翔

关键词阅读:温彬 货币政策 逆周期调控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