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消费金融变局:两家营收破百亿 捷信招联攻防战
消费金融公司从2009年试点开始,迄今走过十个年头,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强监管态势趋紧,牌照审批加速,多元化玩家入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机构业绩出现分化。
在金融去杠杆、服务实体经济以及2020年基本化解互联网金融存量风险的大背景下,市场“蓝海”向“红海”转变,整体业绩亮眼,但增速不断放缓,马太效应加剧,招联消金、捷信消金、兴业消金、马上金融等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领先地位依然突出,尾部玩家业绩降幅较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5月31日,小米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未来在行业下沉的背景下,拥有科技实力、深耕场景服务、拥有精细化管理能力的企业更易取得竞争优势。
如何促进我国消费金融未来业务发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撰写的《金融科技与消费金融发展报告》指出,一是健全法律法规;二是对不同消费金融机构适用统一监管规则;三是加强个人征信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严格准入条件;五是厘清责任与风险承担主体;六是加快监管科技建设;七是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鼓励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谨防超前消费和过度借贷。
此外,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在《金融科技与消费金融发展报告》中表示,当前消费金融已成为金融与科技融合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生态链条上的获客、风控与数据、增信、资金等节点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贯穿于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
2019年报显示,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有两家营收突破百亿元,营业收入排在前六的依然是捷信、招联、马上、兴业、中银、中邮消费金融,这6家公司营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6家公司营业收入合计占20家的83.6%。
22家消费金融公司总体净利润规模达68亿元。据零壹智库统计,有7家公司“招联、捷信、兴业、马上、中银、长银、中邮”净利润超平均水平,其总利润为59亿元,占22家净利润规模的85.9%。净利润增速方面,中小规模消费金融公司增速明显,有八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100%,长银五八消费金融2019年净利润增速高达1809.09%。
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规模为4729亿元。其中,捷信、招联、马上、兴业、中银、中邮消费金融6家公司高于平均水平,且排名前6的公司总资产规模达3530亿元,占21家总资产规模的74.6%。其中,捷信资产规模为1045亿元,招联金融927亿元,马上金融548亿元。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