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潘光伟:银行业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

  10月1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银行业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论坛上表示,近年来,银保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扶贫工作从机构设立、产品研发、考核评价、资金运用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管,明确普惠型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的增速、增量考核要求,提高扶贫贷款不良率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要求;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向未摘帽贫困县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对银行机构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考核激励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优化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金融供给机制,为银行业开展扶贫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金融扶贫重视培育“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群众使用现代金融工具,增强信用意识,建设良好信用环境,改善了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有利于拔掉穷根,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潘光伟介绍,近年来,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各自投资、信贷优势和互补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持续进入、实现良性循环,支持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和扶贫搬迁,抗疫期间春耕春种和复工复产,把金融扶贫落到实处。

  “如农行开展了‘千乡千队、万村百亿’专项行动,向千个乡镇派驻上千支‘脱贫攻坚流动服务党员先锋队’,出台了60多种区域特色产品,每年新增投放涉农贷款100亿元以上,每个乡镇至少新增贷款1000万元以上。”潘光伟举例说明。

  在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方面,潘光伟介绍,银行业一是因地制宜创新开发了多元化、特色化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二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通过探索“两权”抵押贷款模式,缓解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不足的融资难题,以金融手段盘活乡村中的“沉睡”资产;三是通过“双基联动”、“拎包银行”、“夜市银行”、“水上银行”、“流动服务车”等金融服务模式,打通了边远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问题,让老少边穷地区及弱势群体均等享受优质银行服务。截至目前,832 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6%,基本实现了贫困地区“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

  此外,银行业还运用金融科技赋能创新,助力精准扶贫提质增效。“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户的精准‘画像’,对各种扶贫需求的精准识别,灵活高效地配置扶贫资金资源。”潘光伟说。

  经过共同努力,银行业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投资贷款覆盖面稳步提升,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7.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7%。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为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3%,超过银行业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1%。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100多亿元。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2.9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057亿元,增长超11.7%,增速高于全国贷款增速3.7%。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4735.4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137.4万户次,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3以上。

  与此同时,潘光伟介绍,中银协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引领会员单位协同发力,助力精准脱贫。2019年9月组织20多家外资银行在内蒙古察右后旗开展“公益地方行”,促进外资银行自身的慈善公益项目与扶贫地区的产业、教育、健康等重点扶贫项目对接,累计提供帮扶资金超410万元;倡议全国36家省级银行业协会,浙江、河北、安徽、福建省联社等会员单位对定点扶贫县开展捐赠帮扶,累计引进帮扶资金超1200万元。

关键词阅读:扶贫贷款 银行业金融机构 贷款余额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