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逃离”银行理财? 他们是这么“花”年终奖的

  春节脚步临近,按照往年的惯例,银行在节假日前夕往往会推出一波特供理财产品。

  然而,《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沪上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银行方面今年却不似以往“热情”,“节日专属理财”产品难见踪影,与之相对应的是投资者理财方式的改变。

  春节特供理财产品稀少

  据融360数据院分析师殷燕敏介绍,以往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会在节日期间打出节日理财产品的营销牌,预期收益率较同类产品略高一点,限量发行吸引投资者。

  而记者近几日在线下实地走访时发现,今年春节档特供理财产品没有预期中的“热闹”。

  “我们今年只推出了一款新春特别版产品,利率在6.6%,但现在也已售罄。”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另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对记者介绍,“我们推出的新春特别款理财业绩比较基准在2.5%至7.5%之间,现在是新春特供额度,截至2月18日就封闭了。”

  为何节日特供产品“哑火”,殷燕敏分析,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转型,传统的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逐年下降,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占比大幅上升,该类产品收益是以底层投资标的的资产价值确定其净值,收益的展示形式也是净值增长率,因此节日型高收益产品这种营销策略也就不太适合当前的市场形势。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认为,银行理财特供产品“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利率水平处于下行趋势中,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受到压制,吸引力较小,特供产品也不会将利率提高很多。其次,在资管新规和净值化转型的推动下,银行理财业务主战场转向旗下理财子公司的净值化产品。“随着居民资产配置习惯的养成,理财不再是大部分人群唯一或主要的投资方式,银行正通过理财子公司来顺应这一趋势,发挥理财子公司投资范围大、投研能力相对强的优势,来吸引投资者”。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节假日效应下理财产品发行量未见增长,长三角地区和西南地区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则皆出现下跌。从全国范围看,1月25日至1月31日的一周内,新发行净值型产品共613款,较上一周减少93款,预期收益型产品802款,较上一周增加93款。封闭型预期收益产品的总体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75%,与上期持平。

  从近期产品的收益率来看,固收型的产品表现更优秀。普益标准研究员王伟指出,“从机构发售的净值型产品到期收益与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差值来看,绝大多数产品均能达到产品发售时的业绩比较基准。不过,‘固收+’净值型产品中,能够获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的产品数量占比为44.94%,而其他固收类这一比例仅为24.64%;‘固收+’产品到期收益不能达到产品发售时的业绩比较基准的占比仅为0.58%,低于其他固收类产品的0.8%。因而,整体来看,‘固收+’产品到期收益表现要优于其他固收类产品。”

  基金理财成年终奖投资首选

  随着春节氛围愈发浓厚,年终奖令无数职场人期待。腾讯理财通联合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工资、年终奖、投资理财收益已成为国人三大收入来源。

  那么,“打工人”会如何打理年终奖?

  交银理财子公司推出“保卫年终奖计划”,建议可以一部分流动现金做15天以内的短期理财,剩下的钱分为长期投资和待使用两部分。

  工行则推出“年终奖来工行”的活动,表示年终奖是我国家庭三大收入来源之一,投资理财已成为国民新宠。

  不过,相比起利率在4%左右的理财产品,《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年轻一代的投资者会更倾向于股票、基金或保险类产品,而银行理财已成保守派的避风港。

  上述调研报告则显示,在年终奖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上,去年表现抢眼的“基金”成为首选。

  在采访时,一位阿姨告诉记者,她为其00后的孩子储蓄的“准备金”,今年都投入了基金。因为这些钱近期不会用,在基金放5年的收益绝对比放5年理财要高。“当然,我自己还是会拿一部分资金买银行理财,不会全部放在基金里面,理财相对还是稳妥一点”。

  “银行理财打破了刚兑,理财收益率也不高,给人的感觉就是鸡肋。而且如果具体看银行理财配置的资产,会觉得不太纯,像套娃一样,不如我自己去投资股票或者买投资股票型的基金,如果我要买债券我就直接买债券基金,何必去买银行理财。”某95后高校在读生告诉记者,他会选择一些中小银行的高利率存款产品,剩余的钱配置货币基金、纯债基金,甚至会拿大头的钱投入港股,赚取高回报率。

  另外有95后的投资者告诉记者,自己已把今年的年终奖投入银行推荐的一些保险产品,收益率更高也有保障。

  对于这样“分化”的现象,陶金指出,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开展家庭资产配置,将资金根据用途和性质等进行区分,分别投资不同收益和风险的不同资产,包括现金、保险、理财、基金、股票。

  根据日前发布的年终奖调研报告,大部分95后在理财时最爱买基金。在新基民当中,有一半以上都是90后。

  不过,银行理财产品对于一些保守型的年轻投资者仍然是不错的避风港。也有95后打工人对记者表示,她会把99%的钱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目的在于保本,剩下的钱买基金和活期理财,她自称为“极度保守型”用户。“去年基金的表现很好,但我也不是很懂这个,今年会多投一点,但还是主要买保本的理财,因为我能接受少赚点,但接受不了亏钱”。

  小花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预计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将稳中向好。“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包括资本市场制度及银行业机构相关管理制度;二是政策引导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关键词阅读:银行理财 节日理财 基金理财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