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碳中和债成功落地!利率最低达3.4%,六大银行承销,中行承销额36亿排第一,央行第三大工作重点有序推进

摘要
近几年趋势是,企业开始发行绿色非金融债券的比例已经超过了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全面开启了产业类的绿色转型。

  金融界网2月22日消息 碳中和债券是绿色金融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主要指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工具。

  近日,首批碳中和债成功发行。

  第一批“排头兵”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6家作为主承销商,首批发行人则包括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华能国际、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机场集团、雅砻江水电6家,募投领域均为低碳减排方向。

  根据评估认证报告,6只碳中和债对应支持的绿色项目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164.69万吨,可节约标准煤2256.79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硫2.09万吨,项目碳减排效果较为明显。

  中行承销额排名第一

  具体来看,在首批6只碳中和债券中,中国银行作为主承销商,支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券发行。本次主承销3支合计36亿元碳中和债券,其中三峡集团发行3年期20亿元,票面利率3.45%;国家电投发行2年期6亿元,票面利率3.4%;华能国际发行3年期10亿元,票面利率3.45%。

  建设银行参与了其中两笔中期票据的承销,其中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碳中和债的募集资金全部用于两河口水电站项目建设;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碳中和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票面利率达到3.65%,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的票面利率则为3.45%。

  工商银行则成功帮助了四川机场完成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的发行。该笔债券是银行间市场发行的首批“碳中和债”,本期债券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3.60%,募集资金用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

  农业银行成功主承销了国投集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发行规模3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为3.65%。

  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为全国首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单“碳中和”主题债券。本笔债券发行金额20亿元,期限3年,主体及债项评级为AAA级,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阳江、梅州两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票面利率则为3.45%。

  转型低碳成共识

  首批迈出的一大步,市场反响良好。

  以中行参与的3只债券为例,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胡昆表示,在当前市场资金面“紧平衡”环境下,票面利率均好于发行人预期。债券受到保险、银行、理财、基金、证券公司等投资人追捧,引进境外投资机构参与投标并成功配售,充分展现“碳中和”概念对投资机构的吸引力。金融界统计,这六只碳中和债的发行方中,最高的发行利率为3.65%,最低的则在3.4%。

  而且低碳、绿色的转型是业内共识。

  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转型风险分析显示,如果银行继续向煤电提供贷款,在未来10年煤电行业贷款的不良率或违约概率会从现在的3%左右上升到10年后的2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撤离动力煤领域、进军低碳领域成为业内一致行动。

  有报告显示,全球超过100家主要金融机构正在撤离动力煤领域,其中包括了前40大全球性银行和20家全球主要保险机构中的40%。

  可以看出,共识正在变为行动。

  “落实碳中和”升为央行重点工作第三位

  具体到我国来看,监管层在年内频频提到“碳中和”相关话题。

  1月6日,央行网站公布消息称,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在工作会议提出的10项重点工作中,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位列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之后的第三位。

  而且近几年趋势是,企业开始发行绿色非金融债券的比例已经超过了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全面开启了产业类的绿色转型。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也将进一步深化,银行的信贷业务也需要进一步向低碳产业倾斜,与此同时,在强化的减排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银行早日转型也能更容易获得可持续发展机遇。

关键词阅读:碳中和债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