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研究院李梦宇:把握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改”字内涵

  金融界网3月26日消息 2021年3月22日,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部署推进下一阶段优化信贷结构工作。会议强调,信贷投放要把握“稳”“进”“改”的原则,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改”字,2021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将会呈现哪些新变化。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李梦宇表示,首先,准确把握“改”字,全面改善经营理念。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恢复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仍需调整优化。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要激发内生动力,在支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信贷投放的同时,夯实自身稳健经营能力,守住风险防控底线,引导经营理念向现代化、数字化、服务化方向转型:

  一是夯实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优化资产结构,形成对资产的期限、利率、行业及企业集中度的整体前瞻性判断,提升与负债期限结构匹配度,形成对流动性风险的动态前瞻管控。

  二是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贷前审查、贷后管理,强化对企业实质信用风险判断,在合理管控好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各类企业伴随经济回暖的复苏与成长。

  三是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实现科技对业务的赋能,在授信审批、信用风险管理、集中运营管理等方面降本增效,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融资便利性与可得性,让信贷资源投放到实体经济所需的关键环节,支持我国经济稳步复苏。

  其次,优化信贷考核与激励措施,匹配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李梦宇认为,金融机构应当结合信贷的重点投向优化信贷投放的考核体系。现有的考核体系通过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RAROC)实现对不同业务单元、不同分支机构、不同信贷产品的指引与分配,满足银行自身风险偏好和战略发展需要。

  新形势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通过经济资本减计等方式引导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及制造业领域信贷投放;通过经济资本加计的方式引导业务部门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互联网贷款风险、产能过剩行业风险等。金融机构可结合国内外监管机构对信贷投放及资本充足率的相关要求,灵活调整优化考核和激励措施。

  第三,信贷投放将加大对区域协调发展、实体经济复苏的支持。

  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提升。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海南自贸区等重点区域内部信贷资源协调机制将进一步加强,形成围绕地区特色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跨区域协调机制,增强信贷投放的准确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困难省份的信贷投放也将实现因地制宜的投放机制,支持经济困难省份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激发地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将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综合化融资,匹配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创企业,支持其成长发展。

  绿色信贷方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银行信贷将进一步向低碳产业领域倾斜。普惠金融方面,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与可得性将进一步提升,首贷户规模将加大,大型银行及地方性中小银行将形成对客群的差异化、互补化覆盖,使得金融资源不断下沉。

关键词阅读:中银研究院 李梦宇 信贷结构优化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