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私行突破3万亿之后 中国版私人银行向何处去?

  各家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38家A股上市银行中,私人银行AUM规模最大的是招商银行,招行私人银行管理客户资产规模已经突破3万亿元,客户数量站上10万大关,遥遥领先同业。

  需要指出的是,各家私人银行业务的划定门槛不一,主要包括可投资金融资产600万元(如光大、平安、浙商)、800万元(如民生)及1000万元(如招行)三种。各家银行私行规模不能简单类比。其中,私行AUM排在招行私行之后的是工行。截至2020年末,工行最近半年内月日均AUM曾达600万元及以上的个人客户18.2万户,管理资产2.2万亿元,增长14.9%。建行私行AUM达1.7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89%。

  私人银行业务发源于欧美银行业,招行自2007年8月率先在国内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的股份制银行。仅过了十余年,随着国民财富快速增长,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招行、工行和中行已经先后跻身全球私人银行前20强。

  私人银行是银行财富管理的重要一环,其基础功能是满足高净值人群在不同阶段的财富管理需求。例如,疫情以来私人银行业务的新趋势是,更多的高净值人群有意识规划其财富传承,且提升财富抗风险能力的意识明显加强。在此情况下,税务申报、不动产投资、账单支付、贷款申请等“非投资”服务成为私人银行新的拓展领域。

  但上述调整仍属业务范畴,各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可通过建立服务体系、引入合作伙伴来满足客户需求。例如,作为国内第一批组建的私人银行,招行私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1+N”的服务体系。其中,“1”是专属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N”则是客户经理背后的智囊与支持团队,包括投资顾问、产品经理、组合投资经理、法律专家、税务专家等,且“N”的范围还在随客户需求的延展而不断扩大。

  在打磨“1+N”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招行私人银行屡开行业先河,2012年首推家族办公室,2013年落地首单家族信托,2014年率先开办全权委托,2017年首次为超高净值客户定制家族宪章……“1+N”的专业服务模式也早已成为行业仿效的模板。

  实际上,真正决定各大私人银行业务模式的,是经济结构的深层变化。

  经济转型改造私人银行

  私人银行业务起源于欧美,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业务模式并无变化,其模式重大变化发生在最近几十年。

  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全球范围内的继承性财富多于新创造财富,私人银行客户多为保守型投资者,即厌恶风险,聚焦于财富保障与个性化顾问服务。随后,信息时代到来,特别是本世纪纳斯达克泡沫等一系列造富运动,使得短期内富裕群体崛起(典型的案例如硅谷IT精英),新富阶层更为进取,对分散化资产配置、综合性的个人顾问需求较高。

  对应到中国大陆市场,在加入WTO后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基建、房地产、互联网等领域诞生了新一代富豪群体。在西方国家,私人银行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在中国,由于客户多为第一代或者第二代,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财富增值。

  不过,上述情况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而再次改变。2021年5月,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内地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预计到2021年末将达268万亿元,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

  值得注意的是,高级“打工人”取代创富一代成第一大来源。报告显示,董监高、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的群体规模持续上升,占全部高净值人群比例由2019年的36%上升至2021年的43%,规模首次超过创富一代企业家群体。“富一代”企业家群体占比由2019年的36%降至2021年的25%,“富二代”继承二代群体占比由9%提升至12%。其原因是,随着新经济、新行业的快速发展,股权、期权增值带来财富增长人群显著提升,高管层、专业人士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与公司价值的共同成长。

  过去几年,境内外IPO加速、中概股回归趋势显著,特别是新经济领域及其下属的互联网、大消费板块;A股科创板开市火爆,高新企业持股人接连上演“造富神话”。新经济企业的崛起带来强劲的股权增值与创富效应,造就了大批新富人群。

  在注册制下,2019年7月,科创板新股正式上市交易,2020年上市了145家公司,相当于超1/2的A股上市公司在科创板上市,IPO合计募集资金2226.22亿元。2020年8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18家首发企业上市交易。另外,根据投中数据,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国内PE/VC市场整体投资规模仍达1767亿美元。

  上述新经济带来的更为直接的效果是,创业者及其合伙人、高管团队,通过股权、期权既与公司发展高度绑定,又有望通过多轮融资、股权转让、IPO上市实现财富快速增长。当估值、市值通过资本市场强大的杠杆作用发挥出来之后,与创业公司高度绑定的创业者个人,既非单打独斗的个体户,又跳出传统的财富增长“金字塔”模型,成为新经济模式创新的创造者,自身亦成为私人银行客户。由此,私人银行的业务模式也将发生变化。

  私行模式之变与不变

  新经济模式的变化,不仅正在改造中国的经济模式,亦将改造私人银行业务的逻辑。

  近期,招行AUM时点规模突破10万亿,其中,私人银行AUM突破3万亿元,私行客户数量站上10万户大关,在国内商业银行中遥遥领先。招行总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王晏蓉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招行正在提升私人银行客户服务能力,为高净值客群提供个性化的个人服务,同时满足与其强关联的企业投融资需求,依托招行大财富管理体系服务客户。“站在3万亿AUM这样一个新起点和平台上,目前的经营环境和竞争态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业内仍在争论私人银行模式的情况下,招行私人银行已经一骑绝尘。国内私人银行,包括最初采用事业部模式的中行、民生等已转向大零售模式。招行私人银行业务领跑于同业,其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从成立之日起就采用了“本土血缘和国际视野有机结合”的大零售模式。

  私行之不变在于服务能力。王晏蓉表示,不管客户的金融需求“是个人的还是企业的,是投资的还是融资,是境内的还是海外的,都可提供”。私行服务内容就不再局限在早期的个人的资产配置,而是演变成了更广泛的“人-家-企-社”,满足个人的投资需求,家庭的传承需求和子女教育需求,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甚至社会责任等公益需求。

  私行之变在于,私人银行业务不太像是单纯的零售业务,而是前端对应高净值客户群体需求,后端对应全行零售、对公各个业务条线,成为全行前进的核动力。

  王晏蓉将其表述为,在“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工作主线上,私人银行业务横跨个人金融和企业金融两端,一头连着高净值客户个人的投资需求,另一头是其背后企业的融资、并购类需求,私人银行有效串联起“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服务链条。

  此前,招行提出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的工作主线。同时,招行管理层相关人士在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交流会上阐述了该行的零售银行发展目标:未来五年,招行零售客群预计每年可新获取约1500万新户,零售AUM的复合增力争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关键词阅读:招行私行

责任编辑:卢珊 RF1005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