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震动 乱象丛生的“教育培训贷”也要凉了?
教育培训贷乱象由来已久。
“双减”政策之下,教育培训机构重新洗牌,作为教育培训贷的重要场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8月2日,时代周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素“教育贷”投诉词条,累计已多达11604条。
事实上,教育培训贷因退费难、虚假宣传、诱导办理分期贷款等问题屡遭投诉。教育培训行业迎来严监管,这一现象或将迎来新的变局。
7月30日,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北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教育贷相关场景已出现严监管迹象,预计培训贷相关产品与机构也将面临大洗牌,业务规模将迅速萎缩。
乱象由来已久
7月31日,林芳妮(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讲述了她在培训机构遭遇的“招转培”套路。
林芳妮称,2020年6月,她刚走出大学校门,在招聘网站上投出多份简历,随后接到一家科技公司面试邀请电话。
面试中,林芳妮了解到工作环境和岗位薪资条件都很不错,有意入职。但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林芳妮目前技能无法满足岗位要求,建议她参与总价17800元的岗前培训再来入职。
初入社会的林芳妮一时无法凑集岗前培训费用。这名公司负责人指导林芳妮签下岗前培训协议,并在蜡笔分期app申请分期贷款。
培训一周后,林芳妮意识到课程效果一般,该企业更像是培训公司的“托”,培训完成后获得工作的机率并不大,林芳妮便联系该培训机构协商退学退费。
不过,对方只同意更换其他课程,不同意退费,林芳妮在蜡笔分期平台贷款依旧需要偿还。
让林芳妮头疼的贷款正是争议颇大的 “教育培训贷”,其模式为教育培训机构与消费者签订教育培训合同,再由消费者作为贷款申请人向金融机构申请分期贷款,机构往往用贷款免息、减轻一次性支付压力等来吸引消费者。
多次沟通未果,林芳妮决定不再上课,也不再偿还培训贷款。 林芳妮的经历并不是个例。
7月31日,另有类似遭遇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教育培训贷”骗局有向低线城市渗透的趋势。有的因学历提升被培训机构套路“贷款”,也有人购买培训机构“美容美发”课程而背上分期贷款。
近年,“退费艰难、诱导办理分期贷款”等教育培训贷投诉屡见不鲜。 7月29日,中消协发布2021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上半年虚假宣传、培训贷成校外培训投诉热点,教育培训服务相关投诉量位居前三。
如何监管“教育培训贷”?
教育分期、培训贷是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和网络小贷公司主打的场景产品。
“随着政策环境变化,这个产品现在也越来越难做。”7月29日,一家消费金融平台的信贷审核员吴磊(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19年前后,不少培训机构跑路、倒闭,政府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做出限制,符合规定的教育培训机构变少。(我们)业务没有之前好做”。
教育培训贷款,本质是无抵押的消费贷款,利率往往较高。
“消费群体普遍缺乏信用体系数据,资质审核难,很多收不回来,成为坏帐。”吴磊称,“有很多培训机构的课程顾问会直接会向学员传授技巧,教唆他们躲过信贷方面的资格审核,比如借款人明明是没有还款能力的在校生,却自称是社会人员,增加贷款的风险。”
双减政策之下,教育培训贷乱象再次引起监管部门注意。
7月26日,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培训贷业务的风险提示》,列举培训贷利率过高、贷款用途监管不到位、诱骗学员办理贷款、申请退款难等诸多风险,要求会员单位及各小贷公司监控贷款用途,严格管控第三方合作机构贷款资金的流向,依法合规经营。
7月29日,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文对辖内小贷公司进行摸底调查,要求相关机构上报合作机构、在贷余额、综合年化利率、在贷户数、逾期90天金额、逾期90天户数等。
徐北称,随着教育培训行业监管加强,教育分期巨头业务或受较大影响。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