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仍是明年“重头戏” 金融科技成重要推动力、资本市场不能缺席
2022年还未到来,监管层就已多次表态,明年将进一步支持普惠金融及小微企业的发展。预计普惠小微金融仍将是明年金融行业重要的业务发力点。
业内人士认为,下一阶段数字普惠金融有望成为发展的重点,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进一步依靠金融科技的力量,打破普惠金融在原有体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让银行可以敢贷、愿贷。
此外,亦有分析人士认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仅靠银行远远不够,还应建立起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小微企业直接融资需求,从而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多政策“就位” 为普惠金融发展备足资金
今年12月份,国常会议提出,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按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鼓励增加普惠小微贷款。
国常会还提出,从2022年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原来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可以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再贷款额度。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
此外,12月7日,央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12月20日,LPR结束连续20个月的“按兵不动”,1年期LPR下降5个BP至3.80%。
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5.81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59万亿元,同比增长27.4%。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当前中央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的发展,银行在支持小微融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预计普惠小微金融仍将是银行业未来重要发力点。当前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将是明年小微金融服务的重点突破方向,这意味着已明年如何持续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指出了更明确的解决方案,总体超出市场预期。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主要突出对增量贷款的支持,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主要是降低投放信用贷款的资金成本,两种方式“量价并举”,契合小微企业实际需求,引导银行持续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并提高信用贷款比例,与小微企业共渡难关、走出困境。
此外,光大证券(601788)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国常会提及的两项工具,主要效果将为银行投放普惠小微贷款提供一定“贴息”。据测算,地方法人银行营收改善幅度为可达1%-2%,这对银行机构发展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具有一定的激励效应。
金融技术将成重要推动力
“金融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可能是未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所在。”一位股份制银行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小微企业经营不稳定、缺乏抵质押物,导致银行面临更高风险成本,因此在传统银行风控体系来看,给小微企业贷款并不明智。
上述人士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运用,小微企业的信息更加完善,风险就会变得更加可控,一些优质的、在传统银行风控体系内无法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就会脱颖而出,这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按照风险定价的原则来看,这些优质的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也会相比以前有所下降,即解决了“贷款贵”的问题。
实际上,今年以来不少银行加大了金融科技业务的布局以服务小微企业。中信银行(601998)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正在加强金融科技赋能,聚焦小微企业经营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场景,打造涵盖“供应链类、场景大数据类”的“中信易贷”标准化产品体系。
平安银行(000001)近期亦对外宣布,将搭建“星云物联网平台”,将卫星技术应用到金融服务中,通过相关物联网设备,帮助银行了解企业数据,并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和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而在此前,工行、网商、微众等十余家银行均已开展了卫星技术的相关应用,助力“三农”、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科技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在贷款业务中融入金融科技,形成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最大亮点。预计未来,金融科技仍将在未来的普惠金融业务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认为,下一阶段数字普惠金融的重点,应帮助解决企业的应收款困境。他建议,在推进制定《准时付款法》的同时,可以考虑建立“应收款公共结算平台”,把企业之间私下进行的应收款结算变为在公共数字平台上的透明化结算。
不过,董希淼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还有待相关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当前的关键是要加强金融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和数据安全的保障力度。同时,应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社保等部门及互联网平台信息,搭建全国和地方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金融科技赋能小微金融创造基础性条件,进而引导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
发展普惠金融需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认为,发展普惠金融仅有银行信贷远远不够。银行信贷只是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在中国,这一领域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但金融体系中还有其他重要的而且不可替代的领域,比如保险、资本市场等等。
在贝多广看来,如科创板、中小板、北交所、新三板,实际上都是属于普惠金融,因为其可帮助中小微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能够进入到普惠金融的领域,是促进共同富裕中很好的手段。 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还需要扶持创业创新的股权投资,由于创业投资是风险投资,因此其可承受的风险压力和时间压力远高过银行信贷。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亦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不少小微企业遇到的问题并非是没有银行贷款,而是缺少长期的投资资金。
“在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无法营业的状况时有发生。如果仅给小微企业提供银行贷款,即便是利率再低,小微企业同样面临无钱可还的问题,这无疑加重了小微企业资金负担。”该人士表示,因此我国还需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给优质的小微企业开拓如股权融资等更多的融资渠道,不仅有利于真正发展普惠金融,亦将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