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消费聚焦数字金融,拓展“新市民”服务深度

  3月4日,银保监会、央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通过明确“新市民”范围,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不断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

  此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曾表示,“我们经过调查了解到,由于这些人离开农村,没有确定的工作岗位,很多人是个体工商户。平均农民工的工作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上大概也就半年时间,所以他如果要申请银行贷款,银行会要求他出示单位开出的收入证明,那么显然对他们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让城市里的“新市民”落地生根,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消费金融则是近距离触达“新市民”的行业。去年11月发布的《2021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消费金融用户在50%以上,24岁至35岁之间的用户合计在7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消费金融业务的覆盖人群和“新市民”高度重合。

  由于部分“新市民”没有固定工作、收入证明等,属于“征信白户”。传统的风控模式容易让银行等机构错失大量“白户”,而这些客户也有非常强的信贷需求,同时这里边也存在很多优质客户,比如工作几年内的白领,虽然目前没房没车,但可能成为未来潜在的优质客户。

  持牌消金机构具备数字化技术,在风险控制和授信决策方面更加高效和精准,也是服务“新市民”的主力军。以马上消费为例,其致力于为普惠客群提供小额分散的金融服务,通过数字化科技能力,让征信白户的“新市民”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截止目前,马上消费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5亿,已为超过650万用户建立了信用记录,不仅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有利于金融要素精准流向经济主体,保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

  马上消费研究院表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来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等机构在数字化发展中可以借助网点功能转型升级,基于线下服务“新市民”工作与生活消费需求,为他们提供工作与生活消费指引的同时,将自身金融产品嵌入到“新市民”工作与生活消费中,并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借助基层组织建立并完善新市民数据库,为信贷和保险服务完善信息和风控支撑。

  聚焦数字金融,拓展金融服务深度。凭借数字化能力,马上消费自主研发了智能风控、智能获客、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一系列系统,通过0物理网点和纯线上服务,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务的通达性和可及性,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为“新市民”群体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同时,帮助其建立信用记录,使其不再为“无收入证明”等难题困扰。

  通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马上消费以多元化产品为依托,将服务不断延伸,目前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3C数码、旅游运动、生活服务等全场景覆盖,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计服务县域、农村用户超过3362万人、2778万人。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市民”群体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脱贫事业、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考核标准。对于持牌消金机构来说,满足三亿“新市民”的金融需求,不仅是任务,也是机遇。

关键词阅读:数字金融

责任编辑:卢珊 RF10057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