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掌门人说」工商银行行长廖林:2021年业绩表现优异,强劲发展韧性突显

  又是一年财报季,金融界银行频道为您带来专题报道。

  我们特别推出财报快讯、挖财报、财报季-掌门人说多档栏目,为您带来及时、专业的新闻资讯。

工商银行行长廖林

  本期「财报季-掌门人说」关注工商银行行长廖林。

  廖林在年报致辞中表示,工行全力落实“三项任务”,2021年取得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优异业绩,新规划实施起势见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多项财务指标居行业前列,充分体现了价值创造、市场地位、风险管控、资本约束的统筹平衡,彰显了本行的高质量发展质态和强劲发展韧性。这种韧性,源自于我们坚守金融初心使命,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源自于我们坚守金融初心使命,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源自于我们坚定深化转型创新,持续激发经营活力增长动力。

  以下为工商银行行长廖林的年报致辞全文——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本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48 字”工作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金融工作,全力落实“三项任务”,取得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优异业绩,新规划实施起势见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全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9,4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拨备前利润 6,275 亿元,比上年增长 5.5%;净利润 3,5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2%。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上年;资本充足率 18.02%。不良贷款率 1.42%,较上年末下降 0.16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逐季提高至 205.84%。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价值创造、市场地位、风险管控、资本约束的统筹平衡,彰显了本行的高质量发展质态和强劲发展韧性。

  这种韧性,源自于我们坚守金融初心使命,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本行围绕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部署,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统筹安排投融资的总量、节奏和结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 2.12 万亿元,同增 2,433 亿元,增量创同期新高;债券投资净增 7,632 亿元,余额继续保持同业第一。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资金精准直达。投向制造业贷款增加 3,197 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 2,427 亿元。优化科创金融服务模式,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绿色贷款增长 34.4%,总量突破 2.4 万亿元。大力发展数字普惠和供应链金融,推动小微贷款增量扩面;推出工银“兴农通”品牌,拓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普惠贷款全年增长超过 50%。

  这种韧性,源自于我们坚决筑牢风控底线,持续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本行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遵循“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要求,从“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集成发力,打造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版”。强化制度执行,授信审批新规在境内机构全面落地。深入开展资产质量攻坚,系统排查和治理重点领域、重点客户风险,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逾期率、逾期额、剪刀差持续下降。超额完成理财存量压降任务。严密防范市场风险,抓实气候风险、模型风险等新兴风险管控。全面提升内控案防有效性。强化客户投诉治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这种韧性,源自于我们坚定深化转型创新,持续激发经营活力增长动力。本行对标“十四五”规划,启动实施新规划,扎实推进“扬长、补短、固本、强基”四大布局,深化实施个人金融、外汇业务、重点区域、城乡联动战略,积极培育和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有序推进资产管理、私人银行、银行卡等业务经营转型,全面提升服务能级。数字化转型提速提效,科技与业务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聚焦民生保障领域,大力打造智慧政务、智慧社保、智慧教育等服务场景。政务、产业、消费(GBC)协同动能进一步增强,资金承接、客户织网补网等基础性工作成效逐步显现。个人客户总量突破 7 亿户,对公客户达 969 万户,大中小微客户协调的客户生态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基础得到夯实。

  2022 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本行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48字”工作思路,在广大股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下,突出主责主业,加强守正创新,聚焦“行动、落实、推进”,持续实施“扬长、补短、固本、强基”四大布局,推动新规划中期突破,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建设,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服务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行长:廖林

  二〇二二年三月三十日

关键词阅读:工行 工商银行 年报 致辞

责任编辑:Robot RF13015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