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明确预告“降准”、鼓励大行降低拨备率!释放什么信号

  在我国宏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明确,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会议释放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二是“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两则部署更多体现在融资供给端,即通过宽松商业银行资金面,增加银行信用投放能力而按照普遍预判,本次采用“全面降准”的概率较大。

  降准最快本周落地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据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分析,当前经济正面临2020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严峻状况:3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跌破荣枯线,制造业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刻画的动能指标降至-0.1,2020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值;3月进口同比下降0.1%,2020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央行城镇储户调查数据显示,“更多储蓄”与“更多消费”的占比差距拉大至31个百分点,与2020年一季度持平。

  这种情况下,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迫在眉睫。因此,会议决定,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据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介绍,降准有三个作用:

  一是直接增加银行放贷能力,助力宽信用;

  二是通过为银行降低资金本,引导LPR下调,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行,但往往需要连续降准两次才能达到LPR最小5个基点的下调步长要求;

  三是政策信号意义,即除了推出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再贷款等定向支持政策外,总量型货币政策也在加码。

  关于降准的时间安排,国君宏观研究团队表示,历次国常会提及降准之后,国内在2至19天之后都进行了降准。预计此次部署与降准落地之间的时滞可能较短,最快在4月15日落地。

  “全面降准”概率大

  从形式来看,业内普遍预测“全面降准”可能性更大。

  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定向降准的普惠性和稳预期作用不够,投放超储规模可能不到5000亿元,加上MLF置换一部分,实际支持力度比较有限,因此全面降准更合适。

  国君宏观研究团队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虽然政策有心引导银行信贷资源流向中小微困难企业,但是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若仅仅是定向降准,不仅信号意义不强,而且对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压降效果也较平淡,难以促使银行做进一步让利。由此,降准更可能是通过全面降准落地,甚至不排除重现2019年初同时出现“全面+定向”降准,进而引导银行进行后续的LPR、终端贷款利率加点的压缩。

  至于具体的实施安排,按照华泰证券宏观研究团队预测,人民银行可能很快宣布全面降准50个基点,但进一步降准空间不大。目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仅为8.4%,其中大、中、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0.0%、8.0%、5.0%。去年12月降准已不再调降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大、中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调降的空间也不大。而全面降准50个基点或将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4月15日是降准的一个可选窗口,一方面,可用释放的一部分资金置换到期的MLF;另一方面,在本月实施降准,也处于美联储再次加息和缩表之前的窗口期。如果降准在本周落地,本月降息的概率会相应降低,但银行会持续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本月也可能通过压降点差的方式降低LPR报价

  下调拨备不应催生风险

  引人关注的是,本次会议还部署了“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

  拨备率关系到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根据《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为120%至150%。而现阶段,大型银行这一指标普遍较高。就国有六大行而言,截至2021年末,工农中建交及邮储银行的拨备率分别达到205.84%、299.73%、187.05%、239.96%、166.50%、418.61%。

  关于“有序降低”的方式,招商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分析称:

  一是要求大行增加小微贷款的投放。

  考虑到小微贷款的不良率相对较高,适度扩大投放可能导致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如此一来会增加拨备的消耗,拨备率就会有所下降。

  二是释放一定利润。

  随着当期拨备计提的减少,大行的拨备率水平会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利润的释放将带来两方面利好:一方面,财政部门作为大行大股东所获得的现金分红可能会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大行的留存利润增加,其可以通过内生性的资本补充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尤其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冲击下,大型银行的信贷投放意愿普遍较强,更需要引导其增强资金实力,让支持政策落地见效。

  建行方面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表示,该行实施了重点机构疫期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政策。例如,准予吉林、青岛等分行安排疫情期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宽限期、延期政策;在上海地区,3月普惠金融贷款增额超过36亿元,惠及2500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在疫情期间也明确提出,对重点防控区域内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申请个人经营贷款的,可执行最低普惠贷款利率,以减轻市场主体融资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拨备率的有序下降有助于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但前提仍是坚持既有的风控制度。廖志明提示称,大型银行在政策执行中要杜绝操作风险。相较于大企业,小微企业的不良率稍高,这是正常现象,要避免“非正常”不良的产生,所以问责机制、审批标准不应出现大的放松。

  在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看来,从科技和技术方面看,大型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质效较高,在用好这些优势的同时,后续可以从强化流程管理,加强风险预研预判等方面做好风险管控。

关键词阅读:国常会 降准 拨备率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