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金融政策报告》发布 探索“以丰补歉”的跨周期风险管理

  4月16日,《2022中国金融政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陆磊介绍了《报告》相关情况。

  陆磊认为,在当前高水平开放环境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为防范跨境风险传染,尤其需要以“预期管理”为核心,构建“科学的宏观引导+灵敏的微观响应”两位一体的经济金融管理体系,由此形成当代经济金融管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发挥金融功能对保持经济韧性极端重要

  结合《报告》及对当下的研判,陆磊指出,从去年以来,内外部形势变化趋势比较明显,需要关注多方面风险挑战。

  外部方面,通胀超预期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经济体中,也出现在新兴市场。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快速抬升,并保持高位波动。根据3月份美联储会议纪要,美联储可能最早于5月开始缩表,且缩表速度会比上次缩表还要快,每月缩表上限可能达到950亿美元。市场估计,欧央行也可能于6月起进入加息通道。国际金融市场在上述多重因素冲击下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

  国内方面,今年我国广东、吉林、上海等地先后出现比较明显的新冠病毒传播,国内疫情防控压力在增大。经济转型过程当中的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仍然不容忽视。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去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额明显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房地产市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仍然需要付出一定努力。

  目前,金融的跨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预期引导等基本功能对于经济保持韧性、提振活力具有极端重要性。陆磊介绍,《报告》的一条逻辑主线就是金融应如何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发挥关键积极作用。围绕这条主线,从宏观方面看,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等系统重要性行业的转型发展都是稳定宏观杠杆率的重要因素。从微观方面看,重点领域如资本市场机制建设、平台经济的规范健康发展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政策前瞻性指引

  做好“预期管理”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陆磊表示,要进一步发挥金融体系的基础性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在金融机构方面,需要积极主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开发更多符合科技型企业、朝阳产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积极用好金融机构在价格发现中的天然优势,克服顺周期思维,有效管理和调节自身的顺周期行为,探索“以丰补歉”的跨周期风险管理方法。

  在金融市场方面,要提高竞争力和吸收风险能力,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来增强金融市场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继续积极引进国际金融业的标准和准则。同时,要增强金融市场的风险吸收能力,有效发挥金融在宏观经济当中的风险做市商作用,有效对冲、吸收、转化经济运行当中积累的风险矛盾。

  “金融市场的功能绝不是回避风险,而是高效地管理风险,并有效利用天然存在的‘丰’和‘歉’‘好’和‘不好’‘空’和‘多’来有效管理好相应的风险。”陆磊称。

  在金融管理部门方面,要坚守底线,保障金融体系平稳健康运行。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继续完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创新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资金来源,形成与现有存款保险基金和行业保障基金相互补充、配合协调的高效金融安全网。

  “从我们观察到的历史经验当中可以总结出,当代经济运行的微观决策本质是‘预期’。”陆磊强调。他认为,以“预期管理”为核心的前瞻性指引和市场沟通等宏观经济管理软实力,是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展望未来,陆磊表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形势下,更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核心功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阅读:跨周期风险管理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