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商银行梁其洲:金融中心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考

  导读:作为本土法人农村金融机构,成都农商银行将把两地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优势、创新优势,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贡献积极力量

  作者|梁其洲「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成都农商银行党委书记」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8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注入、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深度参与。便捷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是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出台《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成渝地区要促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并对建设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举措,为区域内金融机构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依据。成都农商银行作为成都本土法人金融机构,在成都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就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积极发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中的作用。

  成都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优势

  推动农村金融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持续打造创新发展的农村金融政策环境,激发农村金融要素内在活力,引导金融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成都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全国率先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为金融机构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农村产权的自由流动为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奠定了制度基础。农村市场主体缺乏抵押资产、产权难以流动是制约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主要障碍。成都自2015年获批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以来,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累计办理各类产权证919万本,农户覆盖面达到92.6%,赋予了农村市场主体相对完整清晰、可以自由流转的财产权利,为农村资产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奠定了制度基础,有力支持了成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

  二是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为金融资源的有效投放提供了评估依据。农村市场主体信息不完整、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直接影响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和信贷投放。成都通过“政府归集+平台采集+信用评定”的方式,整合各类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打造了全市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体系,为涉农信贷业务提供了有效的评估依据。

  三是配套政策的持续完善有效增强了金融资源涌入乡村振兴的积极动力。农业受自身属性局限,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匹配足够的金融资源支持,多维度的政策支撑体系可以有效弥补市场配置的不足。成都通过设立最高分担比例达70%的农业产业发展风险资金,大幅分担农村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通过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基础金融业务进行补贴,有效降低参与单位的费用成本,大大增强了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和水平,有效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成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挑战

  成都在制度破冰和政策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在农村金融科技运用、人才培养和产品开发等方面还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一是金融科技的数字化服务能力不足。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意识逐步提升,对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主体的科技赋能不够,信息采集、档案存储和线上业务的服务效率与实际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二是服务三农的专业金融人才缺乏。三农领域对金融专业人才吸引力较低,金融机构三农业务相关人才储备不足,尤其缺乏深入了解当地农业产业特色、风土人情的专业人才,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条线人才投入存在较大缺口。三是农业产业的金融服务产品较为单一。传统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较为单一,缺乏依据当地禀赋因地制宜灵活开发的产品体系;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业态的迅速变化,产品和服务匹配效率不高。

  地方法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

  成都农商银行作为成都辖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充分发挥深耕当地的地缘优势,在成都农村金融改革成效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一是用好成都农村产权改革成果,大力推广农村产权抵(质)押产品,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的金融属性。规范的产权交易是各项金融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也是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和风险防控的重要参考。成都农商银行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住房财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纳入可抵(质)押的农村产权范围,推出了一系列农村产权融资产品。同时,引入农村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鉴证价格和政府指导价格作为产权价值评估依据,提高评估效率。近年来,先后推出10余种农村不动产、动产抵(质)押贷款产品,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担保贷款超过100亿元。

  二是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开发配套特色金融产品。《规划》提出要鼓励创新开发适应农业农村发展、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成都农商银行结合区域特点开发特色金融产品,首推“一县一品”信贷创新模式,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例如,在温江区推出“花木贷”,在彭州市推出农产品仓单质押贷款,在都江堰市推出最高100万元的“精品农家乐”纯信用贷款,在崇州市推出生猪产业链融资模式。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乡贤贷”“家庭农场贷”等弱担保产品,以特色农村金融产品赋能规模化经营。

  三是切实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着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成都农商银行建立了完备的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在县域设支行,乡镇有网点,行政村建金融综合服务站,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网络。全行652个营业网点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80%扎根在县域,在30多个偏远山区乡镇设立网点,在11个乡镇的网点是当地唯一银行网点。每年在三农领域投入的基础建设、运营及维护成本超过4.6亿元,有效保障金融活水全面灌溉成都平原。

  四是发展绿色金融,践行新发展理念,做强乡村振兴的绿色表达。2021年末,成都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27亿元,在四川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绿色金融评价中位列第一名。推出以“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质押品的“碳汇贷”产品和针对餐厨垃圾资源化的“绿宝贷”两款全省首单产品,突破传统资产抵押方式,有效盘活企业资产。设立成都首家实现碳中和的网点,落地全国首单“乡村振兴+碳中和”挂钩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及西部首单租赁行业绿色债权融资计划。

  五是强化科技赋能,推动科技下沉,积极助力数字乡村建设。《规划》中提出加快“农贷通”等涉农金融服务平台在成渝地区的推广应用。成都农商银行积极接入成都“农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利用“网站+村站”“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五年来,成都农商银行累计通过该平台投放贷款1.67万笔、金额167亿元,在全市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首推“银村直连”特色服务模式,实现村级账务管理和资金支付管理的线上化,已覆盖成都1500余个村社。

  六是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匹配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成都农商银行通过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积累了一大批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优秀金融人才。首创“三个一”金融服务模式,即一个村级金融服务站、一名金融服务联络员、一个农村基础信息信用平台,已经入驻村级金融服务站1200余个,有农村金融服务联络员1800余名。此外,每年选派100名优秀员工到100个重点村担任金融助理,深入乡村一线开展驻村帮扶。

  成都农商银行参与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进一步探索

  成都农商银行作为成都本土法人农村金融机构,将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引领,以成都争创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和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真正把成渝两地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优势、创新优势,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贡献积极力量。

  一是进一步做实主业主责,持续发力农村金融,助力城乡金融要素流动。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水面养殖经营权、农业设施等,推动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增量扩面,盘活生产要素。加大对都市现代农业、粮食规模化生产、现代种业园建设等领域信贷投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资金要素保障。继续扩大“农贷通”覆盖范围,开展整村授信、整园授信,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

  二是进一步坚守市场定位,深入开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优化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精准赋能小微市场主体,提高市场活力。参与民生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提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丰富投资理财产品,拓宽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渠道,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度。

  三是做强绿色金融,助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构建绿色金融管理体系,打造绿色信贷激励约束机制,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抢抓政策窗口,加快发行绿色金融债、三农金融债等各类专项金融债。深入参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持续深化CCER质押融资业务,拓宽覆盖范围。探索开展CDCER(“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等质押融资,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项目倾斜。

  四是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用好金融科技手段,深度融入数字乡村建设。构建开放式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生态链融资方式全面线上化。以线上惠农数字平台为阵地,探索开发上线“政务+民生+金融”乡村综合服务APP,探索加载基层党建、政务等非金融功能的移动端线上乡村服务新模式,助力乡村社会治理。

  五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用好成渝地区资源优势,争创区域金融合作的良好典范。探索与成渝地区金融机构共同在乡村振兴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探索引入风险偏好和投放领域与银行错层互补的非银金融机构,加强业务联动,提高协同效应。在监管许可的情况下,互相借鉴、推广成渝之间的金融创新经验做法,做强规模效应,助力提升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综合影响力。

关键词阅读:梁其洲 金融中心 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