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是使用率最高的金融产品之一。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8亿张,同比增长2.85%;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7张。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遭遇“倒春寒”,部分城市的正常运行被按下暂停键。而作为个人客户、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高频使用的金融产品,信用卡一方面不应成为困扰各群体的“麻烦”,另一方面也应发挥优势,满足各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部分城市采取了暂时性封控措施,各类市场主体因而面临一定的生存或经营压力,还款能力有所下降。针对这个问题,多家商业银行采取实际行动。例如,2022年以来,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就针对上海、天津、吉林、广东等地的受疫情影响人群提供了延期或分期还款服务。
疫情反复之下,用卡的安全性和顺畅性也面临考验。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麻烦”,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组织调配专业团队,持续提供7×24小时不间断信用卡交易监控,监控策略动态精准,确保在疫情期间客户安全顺畅用卡。建行信用卡中心也与邮政部门通力合作,竭力保障疫情期间信用卡纸质账单顺利寄达。
值得一提的是,信用卡在满足各群体高频生活需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金融场景化、生态化趋势增强的当下,各银行线上信用卡专区往往涵盖餐饮、零售、文旅、医疗、加油等一系列具体的消费场景和服务内容。这意味着,信用卡可以连接起民生保障和助企纾困两端,既满足个人客户的物资、看病、娱乐、出行等需求,又为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提供丰富的用户端资源,有助于其恢复元气、激发活力。
因此,“惠民”“保企”也成为部分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运营“双目标”。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一方面围绕个人客户居家期间的高频生活需求,依托线上渠道打造主题服务专区,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在线购买蔬果、休闲零食、家居百货等物资,享受热门频道视频会员等超值权益;另一方面为商户推出多项收款手续费优惠措施,将降费政策落实落细,让金融普惠应享尽享。
不过,考虑到今年一季度的疫情“倒春寒”波及面较广,各银行在出台方案纾困政策的同时应警惕信用卡不良抬头的趋势。从具体做法来看,各行普遍将审批前置,在收悉用户申请延期或分期还款时,根据用户实际情况评估并给出具体的“关怀方案”,力争在助企惠民的同时把好资产质量关。
关键词阅读:信用卡





- “牛市旗手”业绩炸裂!国联民生、华西证券预增超10倍,“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
- 培育打造一批品牌,促进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
- 京东进军短剧市场,行业高景气下海外短剧及AI短剧等细分方向发展望超预期
- 北方稀土中报预增逾20倍,机构:国内稀土磁材企业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击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启幕,全球AI治理合作路径加快推进
- 不止是硅片硅料!光伏组件含税含运均价也迎来上调
- 国家邮政局“反内卷” ,完善制度规则、推动邮政快递健康发展
- 批量公司预告中期业绩,6家公司业绩增速或超10倍!这些板块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 比特币继续刷新历史新高!美股比特矿业暴涨155.69%,上海国资委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开展学习
- 比亚迪推L4级智能泊车保障,自动驾驶商业化再迈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