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县域城镇化建设,助力扩大内需和乡村振兴

  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流动人口返乡在县城就业、定居增多,农村人口向县城聚集现象增加,县城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1年底,全国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30%左右。尽管县城人口聚集增加,但当前县城人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差距依然较大,县城市政公共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二分之一左右。《意见》提出要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加快市政交通设施、对外连接通道建设,加强老化管网、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改造等。我国县和县级市数量为1500个左右,县城基础设施完善将成为未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当前县城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县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社会保障不足、消费场所设施不够完善。《意见》提出以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来扩大县城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强化医疗、教育、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来提高县城居民消费能力;以完善商场等消费基础设施来释放县城居民消费潜力。未来县城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也将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第二,县城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重要纽带,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将有力带动乡村振兴。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我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因此通过推动县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完善,吸引农村地区人口适度向县城集中,可以提高农村剩余人口的人均可耕地面积,为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机械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提高农业人均产出。同时,县城具备较好的第二、第三产业基础,可作为农业产业链向前向后延伸的主阵地,推动农业附加值提高。从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基础薄弱、人口分散,在此情况下,农村分散式的大规模基础设施、产业投资不具备可行性和商业可持续性,以县城为中心进行投资则有助于集中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将县城作为农业产业链、农村公共服务的核心,使得县城创造出更多涉农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岗位,从而承接农村转出人口和大城市回流人口,形成县域宜居宜业环境,有助于缓解农村人口过度向大城市转移带来的农村空心化等社会问题。

  第三,未来推动县域城镇化要突出因地制宜。一是处理好环境保护、粮食安全与县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县城作为“城尾乡头”,发展城镇化不能照搬城市经验,要特别注重兼顾绿色环保和经济发展。对于一些承担生态保护功能的县,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对其进行补偿。对于具有农业发展地理气候优势的县,要坚持其农产品主产区定位,守住粮食安全。二是较之于城市,我国县域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多个方面的差别更大,因此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突出因地制宜。产业发展要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人口流动趋势、产业发展需求、地方债务情况等因素,注重投资效率。

  (点评人:中国银行研究院 叶银丹)

关键词阅读:县域城镇化 扩大内需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