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上海实践

  导读:上海继续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统筹推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范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上海一直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作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首发城市,上海先后推出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多项先行先试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积极的示范效应;构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提供一个“电子围网式”的金融监管环境,有力推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近年来,首个自贸试验区、首个特殊经济功能区先后在上海设立,为开展更高程度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供了平台。

  大力推动实体经济领域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发展

  近年来,上海以稳外贸稳外资为目标,大力推动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同时依托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环境,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改革创新,为全方位金融开放积累经验、探索路径。2021年上海市人民币跨境收支总额近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

  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为涉外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上海地区货物和服务贸易项下结算量持续增长。2021年,上海的货物及服务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结算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9%。说明实体经济层面,境内外企业对以人民币计价结算跨境贸易的习惯正在养成,人民币接受度逐步提高。二是与东盟等周边国家地区人民币跨境结算增长迅速。上海市与东盟10个成员国均有跨境人民币结算往来,2021年全年上海市与东盟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5.9%,RCEP对投资贸易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三是支持了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发展,截至2021年末上海市银行共搭建各类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千余个,全年各类资金池累计资金流动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支持跨国企业跨境流动性管理效用明显。此外,金融及要素市场开放带来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持续攀高,人民币结算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先发优势,向全国辐射示范效应。自2014年2月上海发布自贸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实施细则来,简化类、扩大类和新增类共10项举措率先拉开了自贸区跨境金融服务开放创新序幕。目前,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在试验区内开展良好,并已复制推广到全国其他自贸区乃至全国。

  依托自由贸易账户提升实体经济资金自由汇兑获得感

  2013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和“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重点在于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上海构建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自贸区金融改革提供了一个“电子围网式”的金融监管环境,通过“监管沙盒”支持改革开放创新先行先试,极大提升了实体经济资金自由汇兑的获得感。

  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在风险管理方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提供了“一线审慎监管、二线有限渗透”的“电子围网式”的事中事后管理环境,能够有效隔离、监测和管理跨境金融风险。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涉外风险管理模式,构建了金融开放运行后的四道风险防控机制。实体经济层面,要求交易真实合法;金融机构层面,要求履行“三反”(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并按人民银行要求做好跨境流动性管理;风险监测层面,监管机构设置了从“宏观指标触发”到“异常能级判断”再到“分类处置、调控”的监测机制,动态开展风险预警、识别及排查。自由贸易账户启动服务7年多来,累计发生本外币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超过100万亿元,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目前,上海自贸区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没有成为热钱流入套利的管道,也没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创新对接各类主体需求的投融资汇兑便利方案。一是对接企业汇兑需求的综合账户服务方案。在传统账户管理模式下,外汇账户和涉外人民币账户种类繁多,再加上境内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账户分散、规则各异,给企业经营带来诸多麻烦。自由贸易账户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企业既可以办理跨境交易中的各项本外币结算,也可以办理境内日常经营所需的各项人民币结算,大大降低管理成本。二是对接企业境外融资需求的跨境金融服务方案。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2021年,上海地区商业银行通过分账核算单元发放贷款折合人民币超过4000亿元。三是对接跨国企业经营需求的资金集中管理服务方案。基于自由贸易账户的人民币可兑换跨境资金池,以其可兑换功能支持中外资企业集团在岸集中管理下属成员企业间的全球本外币资金,避免了分别搭建人民币和外币资金池而产生的不便。截至2021年底,上海共搭建人民币可兑换跨境资金池近200个,共发生跨境收支合计折合人民币超过3000亿元。四是对接金融机构全覆盖需求的跨境金融服务方案。2020年,上海的三家保险公司顺利通过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合格评估,成为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实现了上海地区分账核算单元在银行、证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类型的全覆盖。五是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中的跨境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E+FTN)的方式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相应的跨境金融服务,让企业可以在其熟悉的国内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更好地走出去开展经营活动。截至2021年底,上海共与“一带一路”沿线13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14个发生了资金往来。六是对接新型国际贸易需求的跨境金融服务方案。自由贸易账户依托其可兑换功能,推动离岸经贸业务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银行按国际通行规则提供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在内的全链式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截至2021年底,共有百余家企业运用自由贸易账户开展了货物离岸转手买卖等业务,累计发生跨境收支合计折人民币超过500亿元。七是对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可复制需求的账户服务方案。截至2021年底,自由贸易账户已复制推广至海南、广东、深圳、天津等地。

  依托自由贸易账户支持各类金融交易平台对外开放。依托自由贸易账户探索实现金融市场对境外合格投资者的开放。2014年9月,黄金交易国际板依托自由贸易账户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黄金市场对境外合格投资者的开放,境外直参会员70余家。2016年12月,上海市政府以境内外同步发行的方式发行了首单30亿元的自贸市政债,外资银行首次参与了债券的承销,这一实践为国务院于2017年发布自贸区金融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特别管理措施调整提供了案例。依托自由贸易账户,陆续开展自贸区铜溢价掉期交易、自贸区乙二醇进口掉期交易,在自贸区率先形成宏观风险可控的要素交易市场。2015年,上海清算所联合浦发银行等机构,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开发了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在自贸区探索实现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开放。上海保险交易所加入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建立了跨境再保险业务平台。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自由贸易账户的可兑换服务功能在红筹股境内上市以及中资企业集团管理全球资金方面显现了独有的优势,正在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并开展全球性生产、销售、服务组织活动以及集中管理资金的优选服务载体。

  乘势而上再创人民币国际化新局面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支持浦东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这为下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此为指引,未来上海可在以下方面继续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统筹推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范。

  提升人民币全球金融服务水平。打造人民币全球金融服务聚集区,夯实人民币跨境及国际可自由使用能级。鼓励各类中外资金融机构按“本币优先”原则,落实各项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措施。对接国际国内最佳实践,创新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的方式和产品,全面提升浦东新区各类实体企业跨境使用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等方面的用户体验。消除实体经济层面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堵点和痛点,畅通实体经济层面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渠道。

  推动建设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示范区。支持金融机构在强化资本风险约束的前提下,创新金融服务品种,满足海外市场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投资、风险对冲与管理相关需求。支持各类海外主体依托金融基础设施开展市场化的人民币海外投融资业务。支持金融机构依托自由贸易账户提供跨境和国际金融服务。鼓励有能力组织全球化生产、经营、销售等商贸活动的境内实体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办理人民币跨境及国际结算,开展相关投融资及套期保值风险对冲等业务。鼓励满足“三反”条件的境外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办理跨境及国际的商贸投融资相关业务。支持金融机构按国际通行惯例和“三反”最佳实践,依托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为各类主体提供人民币及相关外币跨境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根据服务及风控能力,同步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推出相关金融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优于国际市场的人民币金融服务和相关产品。进一步夯实自由贸易账户的自由兑换功能,支持自由贸易账户框架下的金融集成式改革开放和创新。

  建设高水平金融开放实践区。全面优化外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渠道和方式。配合跨国公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支持跨国公司集团财资管理配置境内人民币产品。支持浦东率先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承诺,通过立法方式主动对标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标准,推动形成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支持拓宽外资金融机构来源地,吸引更多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外资金融机构落户上海开展人民币业务,与我国金融机构一起补齐跨境金融服务的地域短板。建立能够支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海外融资服务体系,为海外融资提供后续交易、套期保值及风险对冲等相关配套服务。引导市场主体依托自由贸易账户,打造以本币为核心、面向海内外机构投融资者同步开放的投融资服务支持体系。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资产在我国及所在国市场的“双币”“双挂”交易,打通人民币资金和资产的双向跨境流动渠道,为“一带一路”国家筹募更多建设资金。

  促进人民币跨境双向循环。支持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大宗商品跨境贸易并联动开展国内贸易。鼓励金融机构立足在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开发创新更多满足跨国公司财资管理需要的人民币保值增值及风险对冲管理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及金融基础设施机构通过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的方式联动并拓展海外人民币市场业务,为海外主体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民币国际金融服务。鼓励金融基础设施通过金融服务转口贸易的方式,按国际通行规则积极承揽与海外人民币投融资活动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吸引更多优质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促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双向流动。

  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基于自由贸易账户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机制。构建包含跨境资金流量结构指标、期限结构指标、币种结构指标在内的矩阵式宏观预警指标体系,设置相应的双向预警阀值,实现及时自动预警。建立针对指标预警的风险评估框架,以及跨境资金流动逆周期调节机制,为宏观预警指导微观层面调节提供支持。加强对金融机构自由贸易账户项下跨境资金流动的事中事后监测,通过设置宏观审慎预警指标的方式预判宏观金融风险。当宏观预警指标预警并评估存在风险时,监管机构可通过调节宏观审慎参数的方式,对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流动实行干预,以防范化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在条件成熟时,上述基于自由贸易账户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机制,可扩大复制到浦东及上海全域的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中。

  作者|许非 秦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9期

关键词阅读: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