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储蓄要来了?期限5-20年,国有大行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定价是关键
5-20年的养老定期存款,你会感兴趣吗?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近日从多方核实到,监管部门将酝酿推出养老储蓄试点。试点初期将由国有四大行在个别地区先行先试。养老储蓄属于定期存款类产品,期限最短5年,最长20年。
养老储蓄的推出早有“预告”。2022年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透露,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今年以来,作为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中的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融业务提速发展。继养老理财试点、个人养老金账户后,养老储蓄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从保险、公募资管产品到银行存款等多类型的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
超长期存款定价是关键
多位国有大行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内部正在准备养老储蓄试点有关事宜,具体推出时间和试点地区还需待监管部门明确。从产品形态看,养老储蓄属于定期存款类产品,服务于养老需求,存款期限较普通定期存款更长,存款期限最短5年,最长20年。
定价是养老储蓄的关键。目前我国的银行存款类产品的最长期限基本在5年,如何对5年期以上存款产品定价?参照市场上何种金融产品的利率作为基准?这些问题都关乎长期限养老储蓄产品的定价合理性。
有银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预计养老储蓄产品定价会参考凭证式储蓄国债,但利率会比后者高一些。不过,目前银行销售的凭证式储蓄国债的期限也基本都为3年期和5年期,鲜有10年期以上的。养老储蓄10年期、20年期品种的定价依然缺乏参考标的。
“试点初期,预计10年期以上的养老储蓄品种规模不大。养老储蓄推出后,可能会对凭证式储蓄国债形成一定替代效应,目标客群以追求稳健投资收益的工薪阶层和中老年人为主。”上述分析人士称。
从稳定息差的角度看,超长期限的定期存款产品对银行来说并不十分“划算”,预计占比不会太高。上述分析人士称,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往往倾向“存短贷长”,通过容忍一定程度的期限错配实现收益。超长期限的定期存款产品如果定价低对受众来说没有吸引力,但定价高又会提高银行的负债端成本,挤压净息差。
另有大行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同样作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和养老基金等与养老储蓄区别明显,前者可以通过配置权益类资产、另类资产等增厚收益。为稳定息差,银行更倾向于加大活期存款或者3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占比,以压降负债端成本。
商业养老金融业务驶入快车道
养老储蓄的推出早有“预告”。今年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就透露,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3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支持商业银行研究养老储蓄产品,探索开展养老储蓄业务试点。
今年以来,作为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中的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融业务提速发展。继养老理财试点、个人养老金账户后,养老储蓄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从保险、公募资管产品到银行存款等多类型的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
5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商业养老金融的业务规则作出原则性规定,提出建立多元发展格局,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倡导银行保险机构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
《通知》提出,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业务,向客户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风险保障等服务,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发展格局。
为规范商业养老金融发展,《通知》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当落实客户适当性管理要求,充分了解客户年龄、退休计划、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等信息,合理评估客户养老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向其推介销售适当的养老金融产品。对于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银行保险机构可在产品名称和营销宣传中使用“养老”字样。其他金融产品不得在名称和营销宣传中使用“养老”或其他可能造成混淆的字样。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