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黄金时代”与收益难题

  研究生毕业后,李菲到上海工作已有6年半。目前,她和收养的两只猫租住在徐汇区一间30平方米的房子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菲了解到上海的公租房政策,并且发现自己刚好符合申请条件。

  “公租房的房租有市场指导价,以我目前的房租可以在徐汇区申请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且租期比较长。”李菲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本着想要住得更安心、给猫咪更多活动空间的初衷,她递交了公租房申请。

  轮候时李菲发现,随着公租房申请的限制性条件逐渐放宽,上海户口不再是硬性指标,越来越多的家庭、年轻人加入申请保障性住房(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行列……

  安得广厦千万间

  近年来,随着住房租赁由“纯市场化”阶段进入“市场+保障”双轮驱动阶段,保障性住房迎来大规模、快节奏发展的“黄金时代”。城市新市民、年轻人有了减轻房租、房贷重负的可能。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明确了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以下统称为“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在此基础上,多地政府加大了“十四五”时期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力度。今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曾透露,“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65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预计可帮助130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副总监束端说,与公租房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或发放货币补贴不同,新推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多方参与,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

  今年2月8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将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为信贷投放辟出更多空间。随后,银保监会又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在科学测算收益的基础上,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提供多样化、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从金融层面看,政策支持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融资保驾护航,而住房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又为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束端介绍。

  监管搭桥 机构入局

  如今,受政策驱策躬身入局的金融机构正在增多。不少银行更是看中住房租赁市场为房地产金融转型带来的机遇。

  为配合地方政府缓解新市民、年轻人住房困难问题,推动当地引进人才战略等,金融监管部门承担起“桥梁”作用。

  上海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推动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方面,该局建立了信贷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名单制”管理制度,要求辖内银行对名单中符合要求的信贷需求予以优先支持。另一方面,督导辖内银行加强总分行联动,争取总行对于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给予信贷规模和配套政策上的支持。

  “十四五”期间,广东计划筹集建设129.7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在全国各省目标任务量中居于首位。广东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目前,该局已调整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考核机制,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信贷不再纳入这项监管指标。同时,广东银保监局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引导机构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建设、材料购买、装修改造等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大家都记得‘要买房,到建行’,希望大家更应该记住‘要租房,到建行’。”在今年3月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公开表示。他指出,随着市场改革逐步深入,住房自有率提高,但目前住房租购比依然不平衡,基本上是1∶700。今后房价再怎么降也很难真正解决工薪阶层住房问题,只有依靠租赁住房来解决普通老百姓、进城务工人员等的住房需求。

  “从金融的角度,要设计新的产品去平衡这个问题。”田国立表示,建行的目标是将租房的比例推高到百分之三十几。

  在住房租赁领域,建行起步早、行动快。不过在采访中,许多家银行也表示了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热情。“目前来看,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面临瓶颈,许多金融机构转向住房租赁领域。”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有关业务人员称,北京“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这意味着不小的市场规模,但目前竞争依然激烈,参与主体以大行、股份行为主。

  “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满足合理购房信贷需求,一方面有利于保障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住房金融业务结构,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亟待破解收益难题

  不过,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理想虽然“丰满”,现实中依然存在“骨感”的部分。

  “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发周期长、收益低,银行承受的风险较高。”广东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尚存在项目租金收入难以覆盖贷款本息、风险缓释措施有限、风险处置机制仍待进一步明确等难题。

  与此同时,银行对于住房租赁企业等授信主体的评价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普遍运营时间较短,多数长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还处在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经营数据积累相对较少,商业银行对其商业模式、经营情况、信用状况的判断缺乏足量案例和成熟经验。”建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收益率偏低问题也影响了保障性住房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尽管近两年公租房REITs、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相继破冰,但项目落地依然受资金回报不确定、发行规模小等因素掣肘。

  此外,从政策角度看,虽然推动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纷纷落地,但还有一些细则需要明确。“各地仍需尽快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标准,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监督管理。”上海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阅读:黄金时代 收益难题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