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探索养老理财服务新市民的路径

  导读:研发符合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的养老理财产品,拓宽新市民养老资金来源

  作者|潘东「光大理财总经理」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0期

  202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人口快速老龄化,且呈现未富先老特点,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严重不足,养老金缺口大。特别是我国近3亿新市民,其投资经验少、社会保障参与度不高、长期养老保障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在银保监会的主导推动下,养老理财于2021年应运而生、开展试点,为解决新市民养老需求和促进第三支柱建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笔者以人口快速老龄化为背景,从新市民的养老需求出发,结合养老理财产品特点,在养老理财服务新市民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就养老理财如何推动第三支柱建设展开阐述,提出养老理财可成为保障新市民养老、促进第三支柱建设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新市民养老理财的刚性需求

  2022年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引导理财公司研发符合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的养老理财产品,拓宽新市民养老资金来源。我国目前约有3亿新市民,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收入较低,投资经验较少,需要通过投资稳健增值。新市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其中外来务工人员是新市民的主要构成,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市民占比超过50%,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工作流动性相对较高,可支配收入普遍不高且不稳定,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更需要投资的稳定性来保障收入。

  二是城市融入程度相对较高,存在刚性的养老需求。当前,新市民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为主,其工作方向、收入水平开始发生转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新市民存在刚性的养老需求。

  养老理财兼具养老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双重属性,能为新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加强养老保障;加快新市民融入城市,助力经济持续增长。

  养老理财门槛低、费率低、投资稳健,有利于加强新市民养老保障。养老理财本质上是一类应对居民在生命周期内收入和消费时间分布不匹配的金融产品。居民在中年阶段使用富余资金买入养老理财,金融机构通过专业化稳健运作,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一方面,未雨绸缪,遇到意外情况可提前赎回产品,应对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可以定期获得稳定的本金和收益返还。养老理财通过平滑消费者生命周期内现金流的时间分布,加强养老保障,实现居民效用最大化,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养老理财的稳健性有利于新市民加快融入城市。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城镇化率已超过80%,截至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7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6.7%,中间相差的18个百分点,便是作为主力群体的新市民。新市民是城市化的新鲜血液,满足其养老需求,解决其后顾之忧,有利于新市民加快融入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迈向更高阶段。

  发挥养老理财服务新市民的优势禀赋

  • 养老理财具有服务新市民的“入口”便利优势

  我国的金融体系依旧由银行主导,传统银行融资在金融体系中占比为69%,银行业不仅拥有强大的渠道优势,还拥有强大的客户群和产品辐射能力,能够触达更多的个体,可以成为服务居民养老的重要“入口”,成为拓展第三支柱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迅速扩大第三支柱规模。同时,银行理财凭借多年的稳健运营经验,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能为养老理财拓客打下良好基础。

  • 养老理财的创新机制

  一是产品认购起点低,普惠性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相比,银行理财有广泛的个人客户资源以及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成熟的理财顾问团队,能够更好地拓宽养老理财产品的覆盖面。以首批发行的四只养老理财产品为例,均面向个人投资者进行销售,认购起点均为1元,投资门槛低,产品普惠性凸显。

  二是申赎规则更人性化,流动性救助灵活。养老理财产品期限较长,针对新市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现金流不够充裕的特点,在产品设计上设置现金分红机制、定投机制和提前赎回机制等流动性支持安排,保证资金一定程度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三是产品设计及投资策略更安全,收益稳健。养老理财产品采用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发挥银行理财多资产、多策略优势进行投资组合,帮助投资者穿越周期、熨平波动。同时,在产品管理上,该产品设计有更加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除了风险准备金外,养老理财产品还通过收益平滑基金、计提减值准备等设计,增强了产品收益的稳健性。新市民投资经验少,更适合期限长、波动小又有保值增值功能的养老理财。

  四是管理费低,让利投资者。从目前已试点产品的理财费率结构来看,四只养老理财产品基本只收取管理费和托管费,均无认购费和销售服务费,不收取超额业绩报酬,充分体现了养老理财在初创时期的责任担当。

  • 养老理财产品已积极布局

  2021年,银行理财公司加快布局养老金融业务,在规范产品发展、鼓励长期持有、践行普惠理念、补偿养老需求、创新保障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取得了新的进展。2022年3月1日,进一步在十个试点城市扩大开展养老理财试点工作。养老理财产品针对居民养老需求,普遍具有费率低、起点低、基准高等特点。

  以光大理财为例,2021年12月在青岛正式发行首款养老理财产品“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6第1期”,运作模式为封闭式净值型,期限5年,风险等级为二级,属于中低水平,业绩比较基准为5.8%,投资性质为“混合型”,突出“长期、稳健、普惠”三个特性。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养老金账户制,并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等,投资范围大,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这是银行理财首次被纳入第三支柱和中国的养老体系。银行凭借强大的客户、账户、渠道和科技等优势,为客户提供账户、受托、账管、资管、缴费等综合化养老金融服务,可大力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完善养老体系。

  养老理财将助力第三支柱建设破局

  当前,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居民有养老投资的实际需求,但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展不充分,以个人养老为补充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相对缓慢。银行理财机构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新模式,解决了一直困扰第三支柱发展的难题,助力第三支柱建设破局重生,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合力打造养老金“三支柱”下可持续发展的养老金体系,为居民养老市场提供长期资金,稳定金融市场发展,同时助力居民共同富裕。

  • 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养老第三支柱建设

  第三支柱是由个人主导,个人自愿参加,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加以引导,满足个人差异化的养老需求。理财公司养老产品是个人自愿参与、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模式。该模式能够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更好地推动实现养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银行理财自身具备完善第三支柱建设的优势。首先,在产品创设和供给方面,产品特征更适合居民养老需求,原则上不设置投资起点,有利于吸引长尾客群。产品类别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金投资需求。强化流动性救助功能,更好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在银行理财公司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开启后,银行理财公司可利用品牌信任度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等优势,为客户提供长期限、收益有竞争力、资产配置随用户生命周期需求变化的养老金产品。其次,在客户陪伴方面,可激发客户养老规划和投资需求。银行理财可充分利用母行线下网点和客户经理优势,让养老投资深入零售客户意识,帮助投资者更便捷地获取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养老投资与规划服务。再次,在账户服务方面,财富管理与养老联动,便捷客户体验。银行账户是零售客户的主要资金集散地,因而银行理财公司可以基于母行账户资源,开展财富管理与个人养老投资的业务联动,为客户设计覆盖储蓄、财管、养老规划、养老投资等一站式养老服务,并提升税收优惠核算及清缴等服务的便捷性,激发客户投资于第三支柱的兴趣。最后,在生态经营方面,聚集内外资源,打造养老生态解决方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仅在于稳定的资金收入,还存在于居住、医康养、文娱等不同领域。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特征老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银行理财可与金融集团、地产商、医养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各类生态伙伴合作,协力打造差异化的综合养老解决方案。

  • 增加养老市场长期资金,稳定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金融市场中,上游资金属性在长期会影响中游产品类型及下游底层资产配置,反过来下游底层资产以及财富管理业态也会反映上游资金偏好,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养老金是资本市场的长线资金,对促进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改善,进而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1月,银保监会在《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目标。

  养老资金天然具有投资期限长的特点,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资管产品仅能间接将潜在增量的居民储蓄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银行作为居民储蓄最直接的接收方,可以通过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养老理财,更为直接地促进增量和存量的居民储蓄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为资本市场引入长钱,提高市场稳定性,降低市场波动,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阅读:养老理财 服务新市民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