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金融支持产业链安全畅通

  编者按

  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冲突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面临经营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制定了23条政策举措,要求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特别强调要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金融支持。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作者|王晓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2期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链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现代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受疫情冲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产业链运行面临诸多新的挑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全力支持产业链畅通并以此促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是当前形势下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天津一直是国内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金融支持天津产业链安全稳定畅通,对于稳定地方经济、保障国内产业链稳定、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大有可为

  产业链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

  保链稳链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作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保持产业链畅通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多次强调要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正常运转。2022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多项保障产业链稳定的内容。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高、涉及企业多,对经济和就业影响大,稳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产业链优化升级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再简单重复过去的模式,而应该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拉长长板、补齐短板,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产业链协同是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优化要素配置,有助于完善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近年来,天津市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深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着力深耕信创、集成电路、新能源等12条重点产业链(链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七成),是增强产业经济的集聚与辐射作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支持产业链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有效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及时疏通产业链资金流中的堵点、断点,推动产业链协同有序复工复产,防止疫情对产业链形成严重破坏、引发连锁反应,并通过产业链惠及上下游相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而实现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支持产业链发展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必然要求。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际产业布局调整,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正在加快推进,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实现金融服务供给和产业链现代化需求的精准高效匹配,是新时期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金融服务面临“资产荒”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畅等问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以及国际地缘冲突爆发,近年来全球产业链遭遇持续冲击。作为全球经济中主要的贸易和制造大国,我国也出现产业链部分环节阻滞、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经营预期转弱、现金流紧张等困难。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链上企业、政府部门等各方信息尚未实现充分共享,银企对接不畅,金融支持难以精准发力。对此,需要建立政银企高效对接的长效机制,探索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实践路径,多方协同发力,促进上游与下游、产业链与资金链“同频共振”。

  金融服务供给与产业链多样化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升。当前,产业链的发展呈现出绿色低碳转型、数字智能化、轻资产运营等新趋势,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传统金融服务在产品体系、业务运营、风险定价和管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适应,针对性强、匹配度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对此,需要在工作机制、业务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针对企业需求加快落实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

  天津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探索

  近年来,围绕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发展定位和“制造业立市”的战略部署,全市金融系统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方法路径,特别是2021年12月以来,通过开展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加快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企纾困,支持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在产业链的有力带动下,2022年第一季度全市制造业贷款新增141.4亿元,同比多增103.9亿元;贷款增量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17.1%,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

  建立“工作专班、惠企政策、专项行动”三维协同的组织推动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产业、银行三个层面工作专班。在政府层面,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与天津市金融局联合组建“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专班”,建立跨部门协同推动、联合攻关、信息共享、评估督导等工作机制。在产业层面,建立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主办行机制,同一产业链引入2~3家银行作为主办行“同台打擂”,主办行可优先获得链上企业经营和融资需求信息,相应需要负责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覆盖、全触达的金融服务。在银行层面,相关银行建立专项工作团队,制定重点产业链专项服务方案,在资源配备、授信审批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二是出台金融支持产业链专项政策和惠企措施。“一行三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天津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强化涉疫地区产业链重点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服务产业链发展、助力企业纾困的政策。为了更好地指导金融机构制定差别化惠企措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与市金融局联合发布《2022年天津金融机构惠企政策汇编》,首批向企业推送27家金融机构的77项惠企措施,涉及专项贷款规模、FTP优惠利率、绿色审批通道等方面。三是开展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专项行动。2021年12月,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会同市金融局、市工信局启动天津市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专项行动,通过组织银行上门调研金融需求、提供产业链专属服务、举办银企对接、创新金融产品、开展跟踪问效等措施,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全力以赴做好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保障工作。2022年4月,在总结第一阶段行动基础上,启动“产业链金融服务2.0版”,进一步升级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从机制建设、渠道搭建、创新推动等方面持续加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足度。

  搭建快速响应、高效运转的融资需求对接机制。一是完善银企对接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纾解企业困难,从2021年12月开始,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会同市金融局、市工信局组织24家主办行对接服务12条重点产业链1446家企业;到2022年4月底,对接企业数量已经拓展至3216家。为了应对2022年初的疫情,全市金融系统快速响应企业融资需求,在关键时期保证金融服务不断档。例如,天津银行、滨海农商银行等主办行实行总分行联动,快速为国科恒翔(天津)医疗科技公司、滨海国投健康产业集团等医药产业链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广发银行、中信银行等主办行为高端装备、信创等产业链企业提供“零接触”在线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各主办行对已推送的重点产业链企业对接触达率达到98.96%;新增融资授信158亿元,户均授信和新发放贷款金额分别达1.03亿元和0.24亿元;产业链企业整体获贷率提高至34%,有融资需求企业获得授信比例约49%。二是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参与批量对接的银行开展综合评估,从新增融资授信额度、新授信户数、新发放贷款额、新增首贷户、新发放贷款利率等方面,监测银行服务质效。实行主办行动态调整,依据评估结果,对效率高、服务好、成效明显的银行,给予更多项目信息资源和融资机会;对效率低、服务弱、作用不明显的银行,取消其主办行资格并由其他有意愿的银行递补。目前,已取消在第一阶段行动迟缓、作用不明显的5家银行的主办行资格,并增加考核排名前10名银行的对接产业链数量。三是提升融资对接智能化水平。在开展批量银企对接活动的同时,积极发挥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的科技赋能作用。积极推广应用“津e融”政银企线上融资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022年5月末,“津e融”平台累计注册小微企业20.68万户,助力1.33万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16.19亿元。持续提升“津心融”平台服务能力,截至2022年5月末,该平台共入驻银行、保险、租赁、保理、担保等7类75家金融机构,发布302项金融产品,成功服务企业1.44万家,累计授信金额超220亿元。

  创新和完善匹配度高、可得性强的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一是着力提升金融产品的匹配度和可得性。针对企业对金融产品不了解、供需匹配难等问题,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会同市金融局全面梳理产业链适用金融产品,制作发布《天津市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信贷产品手册》,涵盖供应链金融、融资增信、直接融资、融资租赁等领域116项特色产品,帮助产业链企业更好地选择适用金融产品。二是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组织金融机构针对制造业和产业链企业经营特点和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和改进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例如,在全国率先利用区块链技术,将非标商品现货转换为标准化电子仓单资产进行质押融资;发挥租赁业务创新引领优势,完成全国首单减免税监管期内飞机融资租赁售后回租、首单保税“客改货”飞机再租赁等业务;针对产业链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运营特征,研发专利权质押贷款、科创积分贷、专精特新信用贷等产品;针对小微企业研发合同贷、结算贷、人才贷等产品,多角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三是探索建设特色化专营机构。农业银行在天津设立了系统内首家信创支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滨海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天津市重点产业链发展实际,先后设立和赋能20余家特色专营机构,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健全完善同频共振、同向聚合的产业链金融服务配套支持措施。一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项行动协同效应。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门推动实施“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设置125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专项支持京津冀产业链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助力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深入落实“天津绿金十条”,促进绿色金融与产业链金融协同发力,支持制造业绿色转型,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10.3%,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二是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支持工具。综合运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拳”,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促进金融资源向产业链重点领域倾斜,助力链上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与此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持续释放LPR改革效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2年4月全市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6%,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三是加快落实助企纾困的基础性金融服务举措。扎实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面向企业的各类基础性金融服务,特别是,落实落细支付手续费减费让利措施,截至2022年4月末,累计降费2.38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26.73万户。强化财税库银协同联动,保障退税资金高效直达市场主体,2022年以来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95亿元,惠及企业超4万户。出台贸易便利化政策扩面提质、便利开展跨境融资、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支持涉外企业发展。这些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与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形成了较好的协同效应。

  完善对产业链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当前,做好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工作,一方面,要高度关注疫情冲击、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突出问题,抓紧落实金融助企纾困措施,防止断链、脱链,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应对国际产业布局调整、我国要素禀赋优势变化等现实挑战,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和匹配度,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在金融助企纾困上做到及时响应、求实求效。坚持将稳住经济大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金融管理部门出台的“金融23条”等政策措施,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工具,主动对接、高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积极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克服疫情影响,维护产业链稳定。合理提高监管容忍度,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中小微企业,鼓励和支持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予以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避免引发不良连锁反应。

  在金融支持方向上瞄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一方面,要积极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补链强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促进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产业链向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当前,绿色化和数字化已成为全球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也是重构未来贸易规则和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我国金融支持产业链现代化,应将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领域,不断打造我国在未来的产业链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优化金融供给上注重改革引领、创新赋能。着力解决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所面临的产品不对路、能力不适应、效率不高等问题。深化金融改革试点,增强绿色金融、科创金融、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及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金融改革工作,与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的协同性。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构建适应新形势下制造业经营特点和风险特征的产品体系,特别是通过科技赋能,积极推动数字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推动金融运营创新,依托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加快特色专营金融体系建设,从资源配置、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绩效评估、容错免责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

  在促进产融协同上实现高效衔接、互促共荣。营造金融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需要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进一步推动政银企联动,促进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探索实行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主办行模式,激发银行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竞争效应和头雁效应。强化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理念,引导市场主体加强产融协同,使金融业在支持产业链现代化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阅读:王晓明 金融支持产业链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