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围绕“五个聚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编者按

  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冲突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面临经营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制定了23条政策举措,要求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特别强调要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金融支持。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作者|郭新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2期

  2022年初以来,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多。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安排,及早布局、靠前发力,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聚焦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以及助企纾困五个领域,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4月末,江苏本外币贷款余额19.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4%;比年初新增1.28万亿元,同比多增571亿元,新增额居全国第一。

  聚焦小微企业强化普惠金融服务

  作为我国制造业大省之一,江苏辖内小微企业众多,在经济下行压力中首当其冲,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最为迫切。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将强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相结合,促进普惠金融“增量、扩面、降价、提质”。4月末,全省再贷款再贴现限额使用率达97.9%;1~4月累计投放再贷款再贴现1000亿元,同比增加324亿元,受益小微经营主体5.9万户。4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7%,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普惠小微贷款户数230.47万户,同比增长27.46%;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11%,同比降低0.19个百分点。

  精准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四贷”发放。一是积极拓展首贷。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及时梳理无贷户名单并向金融机构推送,督促做好融资对接。2021年全省新增小微首贷户6.9万户,同比增长36.7%。二是扩大无还本续贷。指导金融机构对有贷户按市场化原则提供续贷支持。2022年第一季度,累计为15.3万户普惠小微企业办理贷款延期1956亿元。三是促进信用贷投放。针对小微企业弱抵押担保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支持。4月末,全省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4866.44亿元,同比增长27%。四是推广随借随还贷。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短小频急”融资特点,大力推广随借随还贷。1~4月全省累计发放随借随还类贷款6868亿元,受益小微企业104.7万户。

  科技赋能提升普惠小微融资便利度。一是搭建首贷中心。人民银行泰州市中心支行在辖内开展首贷破冰行动,建立线上首贷中心,开展线下网格化走访。截至2022年4月末,已累计走访无贷户6.88万家次,新增首贷户2.44万户,实现首贷融资400.97亿元。二是开发数字化金融产品。人民银行宿迁市中心支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依托大数据系统对小微企业精准“画像”和“无感授信”,并配套开发“我要贷款”APP实现“一键扫码”融资。截至2022年4月末,已累计对2万余户小微企业授信230亿元。三是深化“物联网+”金融应用。人民银行无锡中心支行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动产有效监控,为小微企业提供动产担保融资便利,2022年以来累计发放“物联网+”融资26.47亿元,惠及小微企业113户。

  完善机制发挥普惠金融服务政策合力。一是建立金融顾问服务机制。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指导下,江苏省联合征信公司开发金融顾问APP,实时跟踪监测金融机构企业走访情况,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一体化金融服务顾问体系。截至2022年4月末,全省已有2986位银行客户经理上门走访9792家小微企业。二是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持续完善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造便捷化、网络化小微企业线上融资对接平台。1~4月,已帮助2.8万户小微企业成功融资1235亿元,平均利率4.4%。三是建立“政银担”合作机制。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财政、人社等部门持续推广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精准支持小微群体就业创业。4月末,全省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28.12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8.61万人。

  聚焦低碳经济发展绿色金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系统谋划全省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政策,提升货币政策工具激励效能,健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对江苏绿色低碳发展形成有力支撑。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全省绿色信贷余额达1.95万亿元,同比增长49.06%,占全国绿色信贷余额的10.8%。1~4月,全省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46.1亿元。

  强化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牵头起草《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为江苏省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总体规划。建立绿色金融议事协调机制,通过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调研等,充分发挥各部门对绿色金融工作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例如,指导苏州探索建设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中心、绿色低碳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绿色低碳创新金融实验室三大基础平台;指导泰州依托金融改革探索绿色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打造全省“绿色金融样板”。

  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绿色企业名录库。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和工信厅等建立“江苏央行资金重点支持绿色企业名录库”,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明确方向和重点。二是明确绿色票据标准。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从企业主体和贸易背景两个维度明确绿色票据认定标准,对经认定的绿色票据优先提供再贴现支持。三是“两步走”方式推动碳账户体系建设。第一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研究制定《项目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开发碳核算程序,指导金融机构核算企业碳减排量并计入碳账户;第二步,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企业碳账户体系,如泰州选取部分碳排放重点监测企业,从能源消耗端跟踪捕捉企业碳足迹并形成企业碳账户指标体系。

  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创设对接再贷款政策、与企业碳账户挂钩的普惠型绿色金融产品“苏碳融”,通过指导金融机构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等措施,精准支持绿色企业名录库内的绿色涉农、绿色民营小微企业。该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其内嵌的碳核算模型能够自动核算碳减排量并纳入企业碳账户,作为金融机构核定贷款额度和利率的依据。同时,制定了《江苏省绿色再贴现业务实施方案》,单列再贴现额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领域的票据融资支持。截至4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已通过“苏碳融”和绿色再贴现支持绿色企业1982家、金额375亿元,直接推动企业年减排二氧化碳504万吨。

  促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见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认真履行碳减排贷款审核牵头行职责,严格审核碳减排贷款合规性。一是制定碳减排支持工具申报指引,指导金融机构准确理解人民银行政策要求,提高碳减排贷款投放的合规性和精准度。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帮助省内金融机构对接碳减排重点领域的项目融资需求,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碳减排。截至4月末,已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全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226亿元,提供低利率资金激励135亿元,惠及如东海上风电、宜兴杨巷渔光互补发电等170个项目,直接推动减碳350万吨。三是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筛选绿色重点项目并指导金融机构做好融资服务,首批444个项目中已有143个获得授信2166亿元,发放贷款841亿元。

  聚焦科技创新健全金融服务机制

  创设科技中小企业专属政银产品。针对科技创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特点,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江苏省科技厅创设“苏创融”政银金融产品。该产品精准服务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的7.2万户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合作银行模式,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激励,支持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票据融资服务。与此同时,建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地方科技部门、合作银行在内的多方沟通协调机制,出台奖补、贴息、费用补助等配套支持政策,协同打造金融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体制机制。政策出台以来,全省金融机构已通过“苏创融”支持213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78.47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71%。

  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推动省内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事业部或科技金融团队,为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单列科技金融信贷计划等方式保障科技信贷投放。截至2022年4月末,金融机构已在全省范围内设立65家科技支行,通过给予贷款自主权、配备专职经理、定期定向培训交流、特设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充分发挥科技支行“科技金融实验室”的示范作用。1~4月,全省65家科技支行累计支持3460家科技型企业获贷235.1亿元。

  拓宽科技企业差异化融资渠道。指导省内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等新型贷款业务,创新特色化、个性化科技信贷产品,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1~4月,全省金融机构共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6.5亿元,同比增加108.4%。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科技企业不同成长周期的差异化需求,建立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例如,江苏银行(6.660, -0.04, -0.60%)推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在企业初创期运用“人才贷”“苏科贷”等政府风险补偿产品;在企业成长期提供纯信用免担保的“高企贷”“成长之星”;在企业成熟期提供投资理财、并购、重组、发展等综合服务。此外,大力支持科技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1~4月,全省累计发行科技型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4亿元,同比增长366.5%。

  聚焦乡村振兴强化三农金融服务

  根据总行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安排,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立足江苏实际选择发力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建设长效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纵深发展。

  全力做好粮食安全的金融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这两个关键点,一方面,会同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确定一批重点种业企业,开展金融支持种业振兴专项行动,做好融资精准对接。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为种业服务的金融产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能力提升建设,大力推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1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种业贷款183.9亿元,较年初增长20.1%。另一方面,指导全省金融系统进一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金融支持,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债的前提下,“因地施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放更优惠利率、更长期限贷款,保障建设资金需求,高效有序推动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程。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制定了《2022年江苏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程实施方案》,鼓励辖内金融机构按照“因地制宜、市场运作、风险可控”原则,根据当地的乡村振兴需求、金融服务能力和前期实践基础,围绕金融支持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主题,开展示范区创建申报。全省通过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一批贴近实际、切实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和做法,打造一批更具特色、经验成熟、治理完善的示范样板。

  强化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金融支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是稳定农业基本盘的“压舱石”,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2022年,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梳理首批36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涵盖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现代化、生态环保、乡村建设、重大基础设施与民生工程五大领域。同时,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建立一个项目名录库,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设计一款专属政银产品,更好满足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召开一次融资对接会,畅通银企沟通渠道;建立一套跟踪监测机制,定期通报分析融资对接情况;强化一套支持保障体系,确保金融服务跟进及时、保障到位。2022年第一季度,全省92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获得贷款支持,总金额54.7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72%。

  聚焦助企纾困支持市场主体恢复发展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微观基础,稳定经济必须稳住市场主体。2022年3月以来,江苏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了新挑战。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全面了解和梳理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金融纾困政策,满足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推动纾困政策加快落地见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积极参与“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和“惠农16条”等各项纾困政策制定,联合相关部门编制政策措施服务指南,加大宣传解读力度,促进政策效应尽快显现。围绕“金融23条”,在全省开展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专项行动,重点加大对普惠小微、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1~4月,全省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体娱乐业贷款合计同比多增166亿元。4月末,全省企业短期贷款比年初新增3809亿元,是上年同期的1.9倍,有效缓解了产业链循环不畅造成的企业流动性紧张。

  对重点群体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全省人民银行系统指导金融机构对2022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贷款,按市场化方式进行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力争做到“应延尽延”;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对大型国际产业链企业(外贸企业)等有特殊困难企业的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进行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对延期贷款,指导金融机构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满足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建筑业是江苏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至关重要。受房地产形势变化影响,部分建筑企业资金链紧张。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优化建筑企业融资环境的指导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适度隔离,“一企一策”做好工程建筑类企业纾困发展工作。截至2022年4月末,全省建筑业本外币贷款余额6450亿元,较年初增加608.84亿元,银行对建筑企业融资的一致性收缩行为得到明显扭转,部分建筑龙头企业的银行融资稳定恢复。

关键词阅读:郭新明 金融服务质效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