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存款利率“倒挂” 释放何种信号?
近期,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出现了3年期存款利率与5年期存款利率几乎一致的现象,部分银行存款利率甚至出现“倒挂”。例如,建设银行3年期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为2.75%,3年期定存达到5万元可上浮至3.15%;中国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为3.15%,5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利率则为2.75%。
一般来说,银行通过“借短放长”这样的业务方式获取收益,存款端期限的溢价也正是银行在确保期限转换功能而付出的成本。所以,流动性管理能力较强的银行通常愿意承担更小的存款期限溢价。
此番中长期存款利率为何出现“倒挂”?究其原因,主要是银行认为未来资金面将持续宽松,通过滚动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成本要明显低于锁定利率的长期定期存款。除了目前的货币宽松、短期流动性充足等因素,银行层面更多还是基于资产负债和净息差考虑,以期“降本”。
中长期存款利率“倒挂”,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显现,银行存款定价自主性显著提升。国家放权给银行,在政策范围之内,商业银行在参考央行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等因素,对存款进行合理定价,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少银行高管曾在一季度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负债端同业竞争激烈,存款成本仍然呈现刚性趋势,寄望二季度发力零售、信用卡等业务,提高贷款定价水平。但目前看,一季度因个别地区疫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银行因此也加快了调整负债端策略的步伐。
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银行业承担让利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更加凸显,净息差也持续承压。上半年,LPR下降速度快于市场预期,监管也多次引导存款利率下降,不仅为银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释放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存款竞争的压力,银行息差由此也获得了一定支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银行之间差异还比较大。尽管市场预期货币供给比较充裕,但部分银行为揽储而提高存款利率的行为依然存在。面对存款利率的实时变化,存款居民不仅要基于收益率对银行的存款利率进行考量,还需要结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的资金配置。
关键词阅读:中长期存款利率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