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组团支持小微企业 “助微计划”两年放款逾4万亿

  “助微计划”迈入第三年,银行业继续合作互补,为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7月5日,在京举行的“助微计划”推进会发布《“助微计划”推进情况报告》,倡议金融机构在2022年继续围绕助小微、振乡村、兴科创、促就业等重点任务,推动“助微计划”取得新成效。据了解,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自2020年以来,全国工商联会同多家行业协会以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连续开展“助微计划”,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健康发展。两年间,参与的金融机构月服务小微企业客户超300万,累计发放贷款超4万亿元。

  调研显示,自2021年二季度至2022年二季度,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季度经营流水在13万元左右,现金流平均维持时长不足3个月,净利润率平均每个季度下滑0.5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的主要经营压力来自经营成本高、市场需求疲弱和疫情反复。近七成小微有融资需求,三成遭遇融资难题,主要难点为规模小缺少适配金融服务、抵押担保不足、利率过高、申请手续复杂等。

  在此背景下,“助微计划”应运而生。报告显示,两年来共有127家金融机构响应“助微计划”。响应计划的银行中既有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也有来自各地的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等,这让小微企业的获贷渠道更加广泛。报告显示,在过去两年内获得过贷款的受访小微企业中,约49.9%从两家及以上银行获得了经营性贷款。

  不同类型银行分别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起到了互补效果。2021年“助微计划”中,工行、中行、农发行等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金额占比超过七成,持续发挥主力作用。民营互联网银行则借助科技优势,通过线上触达更多长尾小微客群,服务小微经营者占比超过七成,对拓展“助微计划”的覆盖面起到补充作用。

  在获得过贷款的小微企业经营者中,有48.8%是在2020年及之后首次获得银行的经营性贷款,大量此前没有被金融机构覆盖、或覆盖不足的长尾小微经营者群体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

  令人关注的是,线上渠道灵活性和低成本让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显著提升。报告显示,2021年获贷款支持的受访小微企业中,超过80%通过线上渠道获得,88%认为利率可负担,67%认为获得融资的效率大幅提升。工商银行“小微e贷”、中国银行“惠如愿”系列、农业发展银行“小微智贷”、平安银行“小微智贷星”等都采用了智能化方式。

  据工商银行统计,参加“助微计划”以来,工商银行先后为超过百万的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信贷支持,其中80%通过无接触线上办理。工商银行提出,要将数据技术和专家治贷相结合,线上和线下渠道相配合。由此可见,依托多维度的大数据,应用数字技术开发普惠小微信贷产品,持续提升贷款申请、授信审批、支用还款等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已成为银行机构提升小微普惠信贷可得性的共同选择。

关键词阅读:助微计划 银行业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