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银保监局:“双牌照”落地,外资银行纽带作用凸显

  7月12日,在“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 深圳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利星介绍,目前,深圳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已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外资金融机构体系。

  据悉,今年6月,经银保监会批准,香港大新银行在已有内地法人子行的基础上新设直属分行,标志着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正式落地深圳。张利星表示:“这既是对香港回归25周年的献礼,也是外资银行十年来在深圳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悉,十年来,外资银行机构业态不断丰富。目前,已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银行在深圳设立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其中包括16家港资法人银行及分行。深圳外资银行中,港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存贷款、净利润占比均超过七成,深圳已成为港资银行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

  深圳外资银行继续秉承深圳改革开放的基因,开展了第一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参与了第一批QDII试点、完成了第一单区块链跨境人民币信用证交易。深圳成为外资银行在境内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内地企业尤其是大湾区企业已经成为在深港资银行的第一大客群。十年间,外资银行纽带作用日益凸显,通过“湾区账户通”,为内地居民在港澳开户、企业在大湾区三地开户提供见证服务;通过“湾区付款通”,累计为2万多笔跨境业务提供快速支付和减免手续费服务;通过“湾区贷款通”,实现三地授信额度共享和快速调拨等服务,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100亿元。同时,多家银行参与“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推动政策红利惠及大湾区居民。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金融服务持续迸发新活力,行业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十年间,辖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7%,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规模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和第二位,各项贷款年均增速15.1%,其中制造业贷款年均增速12.1%,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2.3%。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深圳辖区先进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信贷增速分别达27.2%、39.4%和53.7%。与此同时,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型城市定制型专属重疾险产品,率先落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率先发布独立代理人登记注册指引,率先出台构建新型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实施意见等。十年间,保险业赔付支出年均增速15.6%,保障功能不断凸显。

  张利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一国两制三法域”的制度特点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是金融业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深圳银保监局将按照银保监会统一部署,继续推动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阅读:深圳银保监局 双牌照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