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微业务要有“四力”

  解码常熟农商行小微金融模式的《飞燕筑梦》一书曾总结银行开展小微业务(主要指贷款,也包括为小微企业提供的其他金融服务)所需要的“四力”——愿力、能力、内力、定力。其中,能力指具备开展小微业务的具体技能,内力指修炼组织和团队管理的内功,二者均不难构建。最难的是愿力和定力,要用愿力解决服务小微客群的动力问题,明白做小微业务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长期坚持。

  愿力是第一驱动力

  很多事情,难在下定决心。对于银行来说,“不做小微没有未来”“不转型零售没有未来”等结论已是老生常谈、毋庸置疑。但从理性方面懂得这个道理往往是不够的,只有“痛”过以后,才能迎来脱胎换骨。

  以如今的“零售之王”——招行为例,在其刚开业时,深圳只是一个刚刚被伟人圈出来的小地方,缺乏可供挖掘的大客户,于是招行便跑到前海的渔排上,给渔民做业务,从此奠定了自己的零售基因,然后才一步步地成长为国内最优秀的零售银行。

  《小而美——一家小银行的逆势破局之道》一书的主角——乐清农商行地处温州乐清,是一个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在很多不熟悉本地情况的人看来,这里是开办银行的沃土。但正因地域经济基础强,乐清也备受大银行关注,由此形成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形势。随着大行设立“三农”事业部并下沉业务至乡镇,当地不少小银行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乐清农商行也经历了客户大量流失,无法与大行抗衡,于是乐清农商行决定“换道超车”,去做更小、更散、更下沉的客户。

  定力——坚持的勇气

  当选定了小微之路后,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小微业务属于大零售范畴,银行开展大零售业务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慢慢见效。银行领导班子能否稳定,换届之后还能否坚持原先的思路,都是考验。遭遇各种波折时,队伍内部总有不同的声音,从波折的“坑”里爬起来之后,银行还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又是一个问题。

  定力背后,是应对短期诱惑或挫折的能力。在其他银行通过对公业务快速做大规模时,自己能否依然深信所选择的这条路,深知这条路的意义。比如一些小银行的一线员工,他们能亲眼看到村民在自己的帮助下生活得越来越好,收获村民的敬意,从而由衷地认可了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意义。

  至于应对挫折,在方法还不成熟、经验尚且不足的情况下,探索小微业务的过程中遇到暂时性的困难,可以见招拆招。但如果在遇到问题后就开始质疑方向的正确性,改弦更张,调整战略方向,那么转型结果一定不会好。

  挫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对挫折,要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质疑这条路的正确性。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的银行,事后会说“小微风险大,不好做”,导致同业都畏惧小微,形成“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的恐惧心理,便更没有人愿意下定决心从事小微业务。

  比如近几年大行再次下沉服务重心,抢占了一定的小微客户,小行们对此有所抱怨,认为大行在低价竞争,但事实上,小微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就拓展小微业务而言,大行采用的是大数据手段,只能覆盖数据充分的客户,这只占市场的一小部分。大行给出的利率虽然低,但小行也有大行不具备的本土优势,完全可以做到差异化经营。只要小行练好内功,稳妥下沉,是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的。

  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尝到了甜头,也不用再担心定力的问题。

  普惠金融是金融事业的初心之地,也是早年农信社发展的起锚之地。1923年6月,中国第一家农村信用社在河北香河成立,明年将迎来农信社100周年;1924年初,党领导成立了第一家红色金融机构——浙江萧山衙前信用合作社。

  因此,对于农商行而言,现阶段与其说是转型新领域,不如说是回归初心。小微这条路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能力和内力都不难构建。小微这条路又比想象中的难,难在愿力、定力。银行需要的不仅仅是具体的业务技术,更需要的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作者系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关键词阅读:小微业务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