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效能显现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挥更多力量,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党中央、国务院作了多次决策部署。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会议强调,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政策接连出台。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设立3000亿元金融工具,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7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要符合“十四五”等规划,既利当前又惠长远,主要投向交通、能源、物流、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

  7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等政策效能释放还有相当大空间,并能撬动大量社会资金,要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更好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和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总体上看,金融工具的具体用途包括:一是补充投资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二是对于短期内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无法到位的,可以为专项债券搭桥。对于迟早要干的项目,通过金融工具的支持,能够快速精准打通资本金无法到位造成的堵点,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在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提出,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

  在加大对重点投资项目支持力度层面,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结合自身业务范围,加大对重点投资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金融机构主动对接重大项目,加大对水利、交通、管网、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惠民生、补短板项目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推动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实现实物工作量。

  近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效能已经开始显现,在服务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作用。

  例如,农发行、国开行分别于7月20日和21日成立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并均已完成首批次项目资金投放。近日,国开行、农发行多家分行发挥金融工具作用、助力各地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陆续取得进展。

  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更好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银行存贷款在规模和结构上更好匹配,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在下半年工作中,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的作用也是重中之重。

  作为政策性银行的进出口银行在其7月25日召开的2022年年中工作会议中提到,今年以来,政策性金融定位再突出。从服务“国之大者”的高度推动政策性业务发展,将提升政策性业务占比作为今年工作重中之重。下半年该行要积极推进信贷投放,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跨周期调节作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聚焦主责主业,以巩固提升政策性业务占比为重点,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关键瓶颈支持力度。

  在助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开行上半年加大对能源、交通、水利、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长期信贷支持力度,发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6557亿元。下一步,该行称,将忠实履行开发性金融职责使命,全力以赴确保信贷稳定增长,加快新增贷款额度投放,做好基础设施基金投放运营各项工作,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关键词阅读: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