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银保监局:五招共建双城经济圈

  9月1日,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川渝两地银保监局共话“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四川银保监局、重庆银保监局联合出台《推动四川省重庆市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提出20条工作举措,力推川渝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围绕一体化发展,共建经济圈。当日,重庆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平表示,重庆银保监局从五方面入手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建好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

  五方面入手共建经济圈

  蒋平表示,重庆银保监局接连出台两地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政策举措,以制度供给来引领金融供给。

  一是服务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开放枢纽。截至今年上半年,两地投放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余额2.63万亿元,提升基础设施内联外通水平,强化重庆、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支持“一带一路”融资余额1.14万亿元,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融资余额489亿元,1-7月出口信用保险共支持2041家川渝企业出口88.48亿美元。

  二是服务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33条重点产业链出台专项指导意见,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现代产业体系。截至今年7月末,两地发放制造业贷款余额1.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40%,针对重点产业链发放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

  三是服务共建西部科学城。截至7月末,两地发放高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贷款余额9634亿元,上半年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是286.7亿元,同比增长58.23%。

  四是服务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持续健全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截至今年上半年,川渝两地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38家,资产规模占全国的5.63%,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2.16个百分点;保险公司170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数量位居中西部首位,资产规模占全国的3.07%。

  五是服务共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支持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文化走廊建设。同时,针对成渝地区新市民特点,不断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务,今年以来,两地新市民专属信贷余额7385亿元,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及2549万川渝居民,累计赔付6.88亿元。

  银行业资产规模连续跨越万亿级台阶

  立足重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定位,重庆银行业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蒋平介绍,十年来,重庆银行业资产规模连续跨越4个万亿级台阶,7月末达到6.85万亿元。保险业资产规模较十年前增长2.55倍,达到2592亿元。银行存款、贷款余额、保险密度、保费收入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其中存贷款余额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台阶,近十年分别增长1.5和2.16倍,达到4.86万亿元和4.93万亿元。保险业赔付支出近3年增长3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金融业成为重庆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6月末,重庆“一带一路”融资余额高达近2500亿元,达到5年前的1.43倍,今年以来,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国家出口金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6.6%和31.8%。

  重庆银保监局还在全国率先制定系列举措,大力践行绿色金融。6月末,重庆银行业支持长江经济带融资余额达1.43万亿元,5年来支持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870亿元,融资规模增长214%。近期,重庆成功获批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全国首个全省域覆盖的绿色金融试验区。

  在渝外资金融机构也不断积聚,外资银行数量跃居中西部第一。今年上半年,向外资企业发放贷款同比增长32%,向外贸企业发放贷款同比增长54%,出口信保支持企业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0%。

  在大力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重庆银保监局也保持严监管、强监管的高压态势。蒋平表示,近3年来,重庆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579.6亿元,超过前12年的总和,尤其是去年处置了644.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截至7月末,重庆银行业不良率1.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8个百分点。特别是重庆的中小银行机构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市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达到8439万元,远远高于准入门槛,平均资本充足率超过18%,远高于监管标准。全部实现了由主发起行控股,平均持股比例达到71%,主发起行与村镇银行全部签订流动性救助协议,大大增强了市场信心。

关键词阅读:重庆银保监局 双城经济圈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