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合理的消费信贷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5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5%。中国的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在2011-2020年平均为53.3%。随着我国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结构持续调整和模式转型升级,消费支出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在这第一引擎动力中,消费信贷作出了一定贡献。

  人们对消费信贷在消费领域的贡献是有共识的:一方面,消费信贷的注入使更多商品在消费领域成交,客观上增加了消费生产方的收入,使其有更大的资本投入扩大再生产,从而带动就业;而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回馈给消费者(消费者也是劳动者),使其收入增加和还款能力提升。由此,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也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消费信贷能够助力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安排资金使用、解决资金收支错配问题、改善生活品质,如此有效使用资金,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增进社会和谐。但要强调的是,消费信贷的理性发展是实现上述两方面的前提条件,是服务于“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前提条件,也是行业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消费信贷的理性发展实质上就是发展合理的消费信贷。那么,什么是合理的消费信贷?简单地说,合理的消费信贷是指能满足合理的消费需求,且风险可控和成本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对客户来说,是指消费信贷须在自身的还款能力范围之内,解决收支错配和可负担的超前改善;而对信贷机构来说,是指必须控制风险预期损失、坚持业务的适当性、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

  消费信贷的产生源于消费者计划消费支出和其收入的错配,也有一部分是可负担的超前改善(本质上也是一种错配),而仅仅是短期错配但长期平衡,这就是消费信贷的合理性所在。而合理的消费信贷的最终表现一定是满足消费者合理的消费需求,且风险可控和成本可负担的信贷服务(实质上就是用得起也还得起)。这种消费信贷的合理性原则上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需求的合理性可以从消费信贷用途来判断;而风险可控可以依据其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和收入负债比来把握;同时,成本可负担对客户来说,可以通过控制适当额度和客户的还款行为体现,对金融机构来讲,可以从风险可控、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以及利益回馈客户的平衡中体现。中国零售消费金融自90年代末开始,2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合理的消费信贷对消费领域发展有正面促进作用。行业对此有共识,且社会发展数据和市场发展数据也支持该论断——从宏观的角度,消费信贷的正面作用毋庸置疑。

  促进消费信贷理性发展对扩大内需有积极贡献。因此,消费信贷行业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金融机构要从社会责任出发,强化内功修为,加强全方位风险管理,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和自身可持续发展。做好自身风险管理,使得自身业务发展可持续,其本身就是对消费信贷行业的贡献,同时也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其背后产生的效应也让个体客户提升对未来的信心。

  上述分析表明,合理的消费信贷对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有积极作用,而做好风险管理是确保这个积极作用发挥的基础。金融机构做好自身风险管理和发展合理的消费信贷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监管政策,做好每一笔信贷风险评估和管理,防范风险发生,消费信贷对消费领域整体的宏观作用最终会显现。在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也要教育消费者把控自身消费需求,引导其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在个人债务可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消费信贷,提高生活品质。

  (作者系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关键词阅读:消费信贷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