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银行经营模式要加快“去网点”转型
在美国的银行法下,ATM机就是一家分支机构、一家银行的网点。而现在要维持一家银行的物理网点和ATM机都是很费钱的一件事,银行家们开始考虑瘦身了,陆续关闭一些网点,数字化时代确实不需要这么多的ATM机了。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2011年-2020年,美国银行业网点总数从98663家下降到84780家,数量减少14.1%。2021年,美国银行业网点关闭4000家,净减少2927家,创历史新高。英国自2015年-2021年累计关闭近5000家分支机构。普华永道预测,到2023年,欧洲可能关闭多达40%的私人银行分支机构。埃森哲预测,在极端情况下,英国在2019年-2025年间将关闭90%的银行网点。欧美的银行在关闭网点的同时,也进行了经营模式转型方面的探索。一是依托邮局的模式,英国99%的零售银行客户可以在全国1.15万多家邮局完成基本的诸如活期账户取款、支票兑现、账户查询等业务。二是共享分支机构的模式,如英国有5家银行共享一个经营场所,每周每家银行可以使用一天,为客户提供无预约服务。三是流动银行车模式,即银行采取流动服务车的形式,定期到没有网点的地方,如农村社区提供服务。四是社区银行家的模式,即银行员工前往没有网点的社区,利用当地的公共场所如市政厅、图书馆、议会大楼等会见客户,为距离分支机构较远的客户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网点数量也在减少。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和上市银行年报数据,2021年,商业银行机构合计有2805个银行网点终止营业,净减少889个。诚然,关闭银行分支机构网点,对节约银行的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如何平衡银行机构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也是银行家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大问题。要真正体现银行经营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不降低金融服务水平,又要实现商业性和社会性的结合,这就需要在借鉴国外银行经营模式创新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模式创新。在笔者看来,我国银行现阶段更多是网点空间的重新选择和压缩,而不是简单地关闭。我国人口密度大,并且现有银行网点也绝大部分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偏远地区依然迫切需要银行的服务。因而,当前我国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要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技术投入。可以依托5G技术,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如商场、地铁站、大型社区设置迷你无人银行,增加远程视频柜员机设备,相信在元宇宙时代银行技术创新方面的应用场景还会不断加强。新技术的不断推出,确保了银行服务水准不下降。
二是减少网点的员工数量。随着大量自助设备的铺设,银行网点可以逐步减少员工配置,银行所需要的就是不断加大客户的教育,把客户变成自助操作方面的熟手,这样客户就可以借助自助设备实现自我服务,同时增加了客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三是可以考虑设立机动的上门服务团队。如采用流动服务车的形式,定期定点到一些偏远的网点覆盖不到的区域,或面向特殊群体,如长期卧床的老人等,提供上门服务。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