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首家上市银行”名号争夺战中,省级城商行——湖北银行先行一步。
10月31日,证监会信息显示,湖北银行A股上市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但暂未披露具体上市地点、发行数量及募资规模。
在此之前,中信证券于2021年4月与湖北银行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成为后者上市辅导机构。在开展七期辅导工作后,于今年10月中旬完成辅导工作,并向湖北证监局申请验收。
据披露,目前湖北银行总股本约76.1亿股,其中省属国企湖北宏泰集团、湖北交投集团分别持股19.99%、17.64%,分列前两大股东;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持股8%,为第三大股东。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规模近4000亿元。
上市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
作为湖北唯一一家省级城商行,湖北银行的上市动议由来已久。
早在2015年,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该行董事会就将上市提上议事日程。为科学论证上市路径,湖北银行先后邀请了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天风证券、东海证券和长江证券(香港)在内共6家券商进行了座谈,初步达成了“先启动H股IPO,待A股IPO申报路径通畅后再择机回归A股”的共识。
同时,为了解股东意愿,该行当时还成立工作专班,对前30大股东以及持股2000万以上的国有法人股东进行了上门拜访,发送《H股IPO征求意见函》,听取股东意见和建议。
2018年该行再次在年报中介绍,其制定了《湖北银行五年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2年)》,提出“一年调整、两年晋位、三年赶超、四年达标、五年上市”的目标规划。
2020年9月,湖北银行全面启动上市申报工作。2021年4月,湖北银行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并于同日正式向湖北证监局报送辅导备案申请材料,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初,肩负打造省级金控平台重任的湖北宏泰集团挂牌成立。消息称,除了要有效整合省级金融资源外,宏泰集团还将承担起推进省联社向农商银行改革、推动湖北银行尽快实现上市等重大专项任务。
10月中旬,在经过七期辅导工作后,中信证券于完成对湖北银行的上市辅导工作,并向湖北证监局申请验收。辅导报告称,湖北银行在主要方面已符合证监会对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各项规定,已达到辅导工作的预期效果, 具备首次公开股票发行上市的资格条件。
10月31日,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湖北银行提交的A股上市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但暂未披露具体上市地点、发行数量及募资规模。
上市“同城德比”
公开信息显示,湖北银行于2011年初在原宜昌、襄阳、荆州、黄石、孝感五家城商行的基础上,采取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来。成立初注册资本不到600亿元,注册资本约20亿元。
此后,该行于2012年、2018年、2021年先后完成三轮大规模增资扩股,陆续引入三峡集团、武钢集团、湖北宏泰、湖北交投集团、省财政厅等重要股东,总股本亦扩至76.1亿股。
结合湖北银行2021年年报及相关公告,目前湖北宏泰集团、湖北交投集团、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分别持股19.99%、17.64%、8%,位列该行前三大股东。三家股东均为湖北省属国企,其中宏泰集团由省财政厅全资持股;交投集团、长投集团实际控制人为省国资委。
另外,武钢集团、劲牌公司各持有湖北银行4.7%、3.86%股份,为该行第四、第五大股东,其余股东则以地市国资企业为主。截至2022年6月末,湖北银行资产总额达3861.3亿元,为省内第二大城商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称,退休多年的湖北银行首任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大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在此之前,曾任湖北银行副行长的文耀清于2020年11月“落马”,他也是陈大林多年的下属。
此外,多年来湖北银行的上市计划均遭遇“同城德比”——湖北省内最大城商行汉口银行也在积极谋求上市。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近5000亿元,但上半年净利润规模仅6.26亿元,只有湖北银行的一半。
据了解,早在2010年,汉口银行就与海通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2020年底,湖北银保监局批准该行向证监会申请A股IPO,发行规模不超过13.76亿股。2020年报中,汉口银行11次提及“上市”,一系列动作表明,该行冲击A股上市进一步提速。
关键词阅读:湖北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