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11月22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林抚生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800多万新市民的服务保障工作。近年来,北京市主动靠前服务、深化央地协同,及时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解决新市民急难愁盼问题,以首善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具体来说,一是以机制为基础,全面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开花”。充分发挥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平台优势,打造了首贷、续贷、确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四位一体”的小微金融服务新格局,加大了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了“融资纾困直通车”机制和“首贷户拓展推送”机制,实现金融机构与新市民聚集企业精准对接,推动新市民聚集企业纾困发展、新市民个人稳定就业。
二是以需求为导向,定向解决新市民需求“痛点”。北京市已将新市民中人数较多的毕业大学生、创业人员、农民工和快递员作为重要服务群体率先发力,从支付结算、资金需求、生活保障、人身安全等多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同时,引导动员金融机构依托新市民生产生活新场景,创新金融服务机制,丰富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供给,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差异化、便利化、综合化、规模化。
三是以科技为利器,精准描摹新市民信用“画像”。北京市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金融综合服务网”,汇聚了公积金、民政、社保、医保、不动产等信息数据,实现监管数据与政务数据共享,支持金融机构在取得客户授权的前提下,通过数据查询精准捕捉新市民信用状况,快速高效开展金融服务和风险防控。
林抚生指出,当前,作为城市化进程中规模扩张最快的群体,新市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面临消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各类现实需求,是中等收入群体提质增容的主力军。实现新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也将为金融机构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一行两会一局’等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构建功能健全、服务完善、分工合理的金融服务新市民长效机制。”林抚生介绍,将针对重点人群精准施策、针对重点行业扶持纾困、针对重点地区先行先试,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开展金融援企稳岗、新市民保障护航、新市民金融服务、公共数据金融互联互通四大专项行动,建立适应新市民需求的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均等性和便利性,满足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阅读:新市民





- 盛宴来了!“当红炸子鸡”宇树科技启动IPO,王兴兴频频发声营收已超10亿,A股机器人行情一触即发?
- 稀土永磁概念股再度走强!盛新锂能、北方稀土、中色股份涨停,三大利好共振:稀土价格乐观预期、“钕黄河矿”横空出世、国安机关截断稀土相关物项非法出境渠道
- 【热点题材】人形机器人题材火爆中,绿的谐波、柯力传感、埃斯顿、深谋科技、傅利叶智能、优必选布局行业核心
- 【热点爆发】创新药、AI相关、人形机器人、科创债、券商板块全面提振,热点题材一把抓
- 监管竞赛打响!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密货币法案,稳定币合规化铺路,RWA爆发前夜?
- 跨境电商融合支付创新,稳定币助力贸易全球化提速
- 算力硬件国产替代持续推进,PCB产业链景气度延续上行
- 碳纤维在多个关键领域大显身手,伴随价格企稳头部厂商盈利情况将逐步好转
- 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发布,商业化落地可期
-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启动,竞价规则优化!医药行业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