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11月22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林抚生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800多万新市民的服务保障工作。近年来,北京市主动靠前服务、深化央地协同,及时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解决新市民急难愁盼问题,以首善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具体来说,一是以机制为基础,全面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开花”。充分发挥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平台优势,打造了首贷、续贷、确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四位一体”的小微金融服务新格局,加大了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了“融资纾困直通车”机制和“首贷户拓展推送”机制,实现金融机构与新市民聚集企业精准对接,推动新市民聚集企业纾困发展、新市民个人稳定就业。
二是以需求为导向,定向解决新市民需求“痛点”。北京市已将新市民中人数较多的毕业大学生、创业人员、农民工和快递员作为重要服务群体率先发力,从支付结算、资金需求、生活保障、人身安全等多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同时,引导动员金融机构依托新市民生产生活新场景,创新金融服务机制,丰富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供给,实现新市民金融服务差异化、便利化、综合化、规模化。
三是以科技为利器,精准描摹新市民信用“画像”。北京市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金融综合服务网”,汇聚了公积金、民政、社保、医保、不动产等信息数据,实现监管数据与政务数据共享,支持金融机构在取得客户授权的前提下,通过数据查询精准捕捉新市民信用状况,快速高效开展金融服务和风险防控。
林抚生指出,当前,作为城市化进程中规模扩张最快的群体,新市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面临消费、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各类现实需求,是中等收入群体提质增容的主力军。实现新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也将为金融机构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一行两会一局’等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构建功能健全、服务完善、分工合理的金融服务新市民长效机制。”林抚生介绍,将针对重点人群精准施策、针对重点行业扶持纾困、针对重点地区先行先试,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开展金融援企稳岗、新市民保障护航、新市民金融服务、公共数据金融互联互通四大专项行动,建立适应新市民需求的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均等性和便利性,满足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阅读:新市民





- 重大突破!我国牵头自动驾驶国际标准发布,产业爆发期已至,这些企业将迎来黄金机遇
- 重磅突破!全球首条GWh级固态电池生产线样件成功下线,德尔股份获国际权威认证!
- 稳定币牌照稀缺!港府称首批仅个位数,国泰君安国际、多点数智双双暴涨,万亿级市场7巨头竞相布局
- CRO概念盘初直线拉升,睿智医药涨逾11%,机构:下半年医疗健康产业业绩和估值修复趋势确定性较高
- 三季度内存最大涨幅将达到45%,AI高景气望推动中长期需求向上
- 2025年炎夏侵袭全球,有望大幅拉动空调内、外销量提升
- 三大DRAM原厂将产能转向高阶产品,LPDDR4等价格或持续上涨
- 垂直医疗领域AI技术重大突破,AI赋能行业按下“加速键”
-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关键技术,灵巧手开始以量产为导向
- 阿里与美团打响外卖补贴大战,茶饮行业受益,关注供应链相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