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发力应对多重冲击

  2022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长期来看,如何加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依然是一道值得探索的课题。

  在11月21日举办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多重冲击”主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围绕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宏观政策应对之道建言献策。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国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影响,主要经济数据波动加大。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下,我国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发展。目前,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2年,各方面把稳增长、调结构和推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结构优化的‘进’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稳’,取得了积极成效。”论坛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从国内看,近期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恢复企稳,积极因素累积增多,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但也要看到,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时期,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卫东认为,当前从需求端看,“三驾马车”基础依然稳固;从供给端看,工业、服务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展望未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总体上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王卫东指出,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可能导致外需进一步弱化,国内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上升制约消费复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面临收益不足等多方约束,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另一方面,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具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动能增长等潜在优势,经济韧性强、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宏观政策需持续发力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展望未来,在帮助中国经济穿越波动、行稳致远方面,宏观政策与金融业还有许多可发力的空间。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命题。”王卫东表示,接下来,开发银行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扩大有效需求;持续优化金融供给,进一步做好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绿色、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工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好信贷平稳增长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宣昌能明确,加强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建设,保障其具有充足的损失吸收和资本重组能力,有助于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性,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TLAC达标,宣昌能建议,国内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建立完善的TLAC内部管理机制,制定中长期TLAC达标规划,确保2025年和2028年起分别满足TLAC监管要求。同时,应继续加大对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的市场培育力度,改善发行环境,拓宽投资者范围,鼓励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赴境外市场发行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在管理办法基础上,进一步研究TLAC信息披露、内部TLAC规则等,不断完善我国TLAC监管制度体系,提高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境内外的可处置性。

  法国兴业银行集团中国区主管穆裕格特别提出了应对气候风险的重要性。穆裕格建议,在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应推动更多信贷资源流向绿色建筑等领域。同时,应进一步健全支持绿色发展的相关制度、政策,确保在推动环境转型时兼顾经济增长与公平发展。

关键词阅读:宏观政策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