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现代金融监管理念 全面提升非银行机构现场检查质效

  中国银保监会非银检查局党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党中央对金融监管部门提出的重大任务,为下一步金融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非银检查局党支部按照银保监会党委统一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现场检查本职工作,践行现代金融监管理念,推动全面提升非银行机构现场检查质效,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一、正确认识现场检查在现代金融监管中的功能作用

  随着我国新发展格局的逐步构建和现代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金融监管工作在党中央的全面正确领导下,朝着契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向不断推进。现场检查作为金融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完善权责一致、全面覆盖、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一)现场检查是微观审慎监管的核心支撑。资本标准、政府监管、市场约束是微观审慎监管的“三大支柱”,其中政府监管包括现场检查、市场准入和非现场监管等多种方式。现场检查深入市场一线,直面市场主体,能够充分掌握金融机构合规经营和内控管理情况,准确识别机构单体风险,有效缓解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针对性地运用各类微观审慎监管工具奠定基础。

  (二)现场检查是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老风险互相交织,金融风险复杂性明显增强。现场检查具备主动性和灵活性,通过对大量市场主体的覆盖式检查,穿透探查新兴业务模式,全面了解市场整体动向,及时发现风险线索,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予以提示,为监管部门识别系统性风险来源、完善制度规则、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提供重要参考,有效提升监管工作适应市场风险形势变化的能力。

  (三)现场检查是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关键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现场检查通过对违法违规行为查深查透、应处尽处,切实发挥惩戒作用,是向市场主体展现监管态度、传导监管压力的最直接途径。对于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危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线索,现场检查可以快速响应,第一时间遏制违法行为势头蔓延。

  (四)现场检查是维护市场稳定的有效手段。金融行业稳健运行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现场检查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紧盯重点机构、新兴业态和风险高发领域,指导全行业严格遵循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要求,确保正确发展方向。如,近年来非银检查局持续开展深化整治保险业市场乱象、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等工作,逐步清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顽疾,推动金融机构稳步提升合规经营水平,有效实现净化行业风气、稳定市场预期的目的。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现场检查工作的原则要求

  (一)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金融监管部门政治属性的主要体现。做好现场检查,必须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加强政治统领,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银保监会党委中心工作,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支部建在项目上”的组织优势,坚持党建与检查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推动党建与检查深度融合。

  (二)坚持为民监管立场。金融监管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群众在金融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坚守金融监管的人民性,本质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核心是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做好现场检查,要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重点关注、依法从严查处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和背离实体经济发展方向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形成监管震慑,建立正向引导。

  (三)坚持问题风险导向。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是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发现问题、揭示风险是现场检查的永恒主题。做好现场检查,要认真研判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聚焦金融市场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把检查资源优先投入重点机构和领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坚持依法行政思维。金融监管是行政行为,依法行政是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做好现场检查,要清楚认识现场检查的行政执法属性,完善现场检查法规体系,规范现场检查工作流程,加强检查人员执法能力和行为监督机制建设,既要做到严格执法,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又要确保公正执法,避免行政裁量权滥用。

  (五)坚持科技监管理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科技正在深刻影响改变传统金融业态,同时也催生了新的金融风险。为了应对这些新的风险,金融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科技赋能。做好现场检查,要重视科技对现场检查的支持,以监管大数据为基础,不断丰富科技检查工具,主动加强应用推广,逐步提升现场检查的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三、积极推动全面提升现场检查质效的主要举措

  (一)强化党建引领。深刻认识现场检查工作的政治属性,深入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持续全面推广“支部建在项目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现场检查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检查组临时党支部规范开展组织生活,通过集中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座谈交流讨论等活动,严把检查人员“学习关、组织关、融合关、廉洁关”,激发检查人员坚定人民立场、迎难而上、勇于碰硬、精益求精的斗争精神,切实做到“围绕检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检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使“党旗在现场检查一线高高飘扬”。

  (二)科学规划检查项目。检查立项应当遵循跳出一域看全局的宏观理念,杜绝为查而查的片面思维,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守发现问题、揭示风险的核心使命,自觉从政治高度谋划年度检查工作。将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有机统一起来,认真研判现阶段各类非银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尤其是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或跨区域蔓延的风险问题,力求科学立项、精准立项。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避免多头、重复检查造成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将检查力量重点投向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会党委中心工作的检查项目上,投向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检查项目上,投向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揭示重大风险隐患的检查项目上。

  (三)提升数字化检查能力。全面升级推广非银现场检查管理系统,开发增设现场检查制度库、项目库、问题库、人才库、案例库、模型库等相关功能模块,实现检查项目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稳步推进非银机构标准化监管数据规范建设,建立数据采集及数据治理稽核调查常态化机制,不断夯实监管数据基础。继续探索“数据排查+稽核调查”的“科技+检查”工作方式,整合内外部数据,做大做强数字检查的基础数据库,提炼打磨一批智能化数据模型,通过前端数据库摸排分析问题,衔接后端批量核查取证,逐步形成一套成熟、高效、快捷的数字化检查方法论,实现对同类机构、同类问题的快速查处。

  (四)完善检查后续处理机制。不断丰富检查后续处理工具箱,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综合应用行政处罚、监管措施、公开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建议调整监管评级等手段。密切跟踪被查机构整改问责情况,对整改问责不到位的,视情况采取监管谈话、行业通报、回头看检查等措施,切实提升查处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探索开展案件繁简分流,创新行政处罚案件分类处理工作机制,对疑难复杂的重大风险案件,坚持执法必严、过罚相当,尤其要抓住严重危害行业健康发展、冲击公众心理底线、社会影响恶劣的典型违法违规案例,依法从严、从重查处,狠刹不正之风;对适用简化程序的自审案件,探索建立快查快处通道,统一裁判尺度,对同质化问题进行批量快速处理,督促检查对象立查立改,及时向市场传导监管压力,提高查处工作时效性。

  (五)推进检查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建立非银检查人才数据库,掌握检查人员专业背景、检查经历、业务特长,为强化统筹调配检查资源奠定基础。加大条线业务培训力度,加强经验交流,促进深度融合,大力培养现场检查业务骨干和专业化领军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检查执法干部队伍。建立与中国银保信、中保登、中国信登等会管机构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充分挖掘发挥其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切实丰富充实检查力量。

关键词阅读:现代金融监管理念 非银行机构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