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市场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 “理财公司为主、商业银行为辅”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暨理财公司年鉴(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得益于理财市场监管政策的持续完善,理财公司获得较为稳健发展,产品规模稳定增长,净值化转型基本完成。

  《报告》指出,2021年,除进一步落实《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外,监管部门针对理财行业发展新局面,陆续出台《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办法细则,促进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2021年,理财公司发展迅速,理财产品规模稳定增长,产品丰富性程度进一步提高,产品与居民需求契合程度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已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2家开业,理财公司整体存续余额17.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72%,市场占比达59.28%。全国共有301家银行、2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

  从新发产品情况来看,开放式产品募集资金占比进一步上升,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持续增长。

  从资金运用情况来看,债券的配置比例略有下降,但仍是理财产品最重要的配置方向,在非保本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中占比最高,达54.5%。

  从净值化转型成果来看,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96万亿元,占比92.97%。

  《报告》显示,在销售端,理财机构积极开拓外部代销渠道,让尚未成熟的理财公司延伸服务触角,吸引到更多母行以外的客户群,提高销售效率,拓展理财产品规模。在产品端,理财机构进一步加大“固收+”产品布局力度,创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拉长产品期限为产品投资提供更广阔空间,进一步控制流动性风险。在投资端,理财机构一方面搭建大类资产配置体系,增强权益等资产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则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通过资源的外引内联,缓解投研压力,拓宽投研边界,更高效地提升投资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在运营端,加强净值型产品运营管理能力,从人员、制度、系统等方面着力,持续完善理财业务运营体系。同时,理财市场向理财公司集中态势显现,基本形成“理财公司为主、商业银行为辅”发展格局。

  在营销方面,代销合作成为理财公司的新趋势,借助代销机构的销售渠道扩大投资者群体、提升理财产品影响力已成为行业新发现;在投资方面,理财机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委外投资合作模式推进资产配置多样化,能够更好地丰富投资标的、增强投资回报;在投研方面,理财机构可充分借助券商、基金等机构投研领域的经验,拓展研究广度,挖掘研究深度,为理财业务差异化发展打下基础。未来,随着大资管机构的竞合更加深入、投资者需求的进一步多元化,理财行业将更加关注财富规划管理,与不同机构进一步加深合作,在资金端加深投资者需求的挖掘,在资产端拓宽投资资产谱系,实现从资金端到资产端的全面资管能力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转型的同时,理财业务仍面临较多挑战与难题。《报告》指出,如决策投资能力建设偏弱、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投资者教育推进缓慢、科技系统建设有待完善等。对此,在配套政策指引下,《报告》建议,理财机构可进一步加强符合国情的创新产品建设,满足市场的客观需求;增加风险管理措施与工具,使之服务于业务开展的全过程,提升风险把控力度;加强理财营销人员培训,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在营销全过程中引导投资者建立正确的投资管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阅读:理财公司 商业银行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