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货币政策继续“稳字当头”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这是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货币政策定下的总基调。从表述上不难看出,2023年货币政策将延续今年的“稳字当头”。

  考虑到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唯有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才能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三方面发挥作用,为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增长积蓄力量。

  在强调“稳健”的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2023年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同时“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这为2023年货币政策施策方向提出更多指引。从中也不难看出,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将进一步体现在对强调“精准”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同时在市场流动性方面也不会出现大幅转向。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对我国出口形成拖累,受疫情影响,服务业复苏遇到阻力,地产修复进程也较缓慢,这使得维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和稳定偏低的利率环境更具必要性。与此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2023年掣肘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压力减弱,这为实施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呵护流动性增加了可行性。

  在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近年来,人民银行逐渐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2022年6月末,目前存续的10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达到53977亿元。今年推出的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立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有效满足了当前民生领域、制造业领域存在的融资需求,为稳定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今年9月以来,聚焦基建领域的抵押补充贷款(PSL)持续新增,也为稳地产、“保交楼”注入活水。

  可以预见的是,进入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依然将在服务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到“精准施策”。同时,“有力”也意味着在总量上依然有适时适度降准降息的空间。

关键词阅读:货币政策 稳字当头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