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25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行2022年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表示,资本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是资源配置的指挥棒,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资本如何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资本承担责任与获取收益是有机统一
陈文辉表示,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通过不断提高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等的升级,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资本角度来看,加大资本对一些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产业投资力度,确保新兴产业能够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形成规模。
陈文辉表示,在实践中经常遇到“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境:高质量发展催生出新经济、新产业,前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才能持续发展壮大,而资本为规避风险,往往要等到产业稳定发展后才愿意投资。但放眼长远,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确定的。只要顺应长期趋势开展投资,就一定能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在推进国家发展目标、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满足资本的增值要求,实现承担社会责任与获取收益的有机统一。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些都是国家发展目标、社会进步的方向,也是资本不可推卸的责任,资本应该对此加大研究力度,从中找到投资机会。
陈文辉认为有六大投资机会: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推进带来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三是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掀起的并购潮;五是长寿时代与老龄化带来的产业变革;六是新时代消费观念变革。
为形成长期资本创造更好环境
陈文辉表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陈文辉认为,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引导更多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首先,要正确认识资本的逐利性。资本天然具有逐利性,这也是资本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但资本过度逐利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必须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其次,努力提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这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流动性风险溢价,从而吸引更多资金进场交易,形成资本。此外,在高流动性市场,投资者更容易匹配资金期限,有助于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最后,增加投资产品供给。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可更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引导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陈文辉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增加长期资金来源,推动长期资本市场形成。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加快养老金积累。长期寿险、年金保险,也能形成优质的长期资本。建议相关部门研究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加快保险业发展,使社会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紧,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长期资本。
二是提高资本市场流动性,培育形成更多的长期资本。建议进一步完善二级市场建设,继续推进科创板改革,更好地服务科技企业上市及股票交易,增强证券资产流动性。引导一级市场建立二手份额转让市场,鼓励S基金发展,提升私募股权资产和LP份额的流动性。只要建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并在保持流动性的前提下,不同风险偏好和期限的资金就能互相接力,将分散的短期资金汇集为长期资本,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
三是创新产品设计,满足机构投资者特殊要求。一些大的投资项目,退出比较难,可以考虑加大现金分红的力度,满足投资者获取稳定现金流收入的需求。有些机构投资者受限于财务核算制度和业绩考核压力,很难将大量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项目,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更适合创新股权投资的财务核算制度,机构自己也可以调整相应的考核办法。资管机构还可以通过设立夹层基金或股债混合基金,平滑收益曲线,提高分红比例,满足一些资金当前监管和考核要求。此外,当前大多数私募股权基金到期后,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实现项目的完全退出,一些投资机构担心因此产生信用或合规风险,从而影响投资意愿。股权基金实物资产分配可解决投资者后顾之忧,但目前在实操上仍存在政策障碍,建议有关部门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