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四清:把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银行业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在新的赶考路上,国有大型银行应如何发挥“头雁”作用,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发光发热?应如何发挥所长,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贡献金融力量?围绕上述话题,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对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进行了专访。

  《中国银行保险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负责人,您认为大型银行应该如何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

  陈四清:工商银行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大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谋划和推进自身工作,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推动党的二十大部署在工商银行落地生根,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一是当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头雁。坚决、高效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胸怀国之大者,展现大行担当,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好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作用,提高资金精准直达性,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二是当好金融惠民利民便民的主力军。传承人民金融根脉和红色基因,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经营的各领域全过程,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金融助力,建设人民满意银行。

  三是当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大局,全力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智慧金融生态体系,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供给水平。

  四是当好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畅通经济循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带头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中国银行保险报》: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配套融资支持,抓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在这一领域,工商银行做了哪些安排?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陈四清:今年以来,工商银行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部署和安排,积极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重大项目,在配套融资上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截至2022年11月末,工商银行投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新型城镇化、现代能源体系与国家水网建设等基础设施板块的贷款余额超过6.5万亿元,较年初新增逾6700亿元。

  在具体的行动上,工商银行率先开展“信贷进万企、助力稳大盘”专项行动。举办“百大项目、万亿融资、促投资、稳增长”云签约活动,覆盖交通水利基建、能源安全、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项目总投资合计超4万亿元,签约意向融资支持额度合计超1.2万亿元。

  同时,工商银行与相关政策性银行紧密对接,加快联动协同机制落地,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各级机构密切联系政府部门,从源头获取项目清单,实现项目对接全覆盖。截至2022年11月末,工商银行已审批基础设施基金投资项目配套商业贷款逾6400亿元,已实现累计贷款投放逾430亿元,2022年以来投放规模近370亿元。

  此外,工商银行着力强化业务创新。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有力支持一批省市“一号工程”。强化特别授权运用,扩大对能源保供、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审批授权,优化重大项目尽调、评估、审批流程,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制定实施基础设施等领域指导意见,加快推动投融资落地,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支持稳预期、稳投资、稳增长。

  《中国银行保险报》:制造业金融一直是工商银行的传统优势。在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工商银行取得了哪些成效?在优化金融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安排?

  陈四清:工商银行有着服务工业、制造业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们对标党中央要求,把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责主业、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的精准性、适配性,全力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截至2022年11月末,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当年净增近8300亿元,增幅超38%,增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制造业贷款占公司贷款比重较年初提升4.35个百分点,创近5年新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余额分别达1.24万亿元和1.17万亿元,成为首家“双破万亿”的商业银行。

  在支持制造强国战略方面,工商银行聚焦制造强国十大重点领域,落实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部署,推动信贷精准投放。倾斜金融资源,加大规模、授权、激励等保障力度,激发制造业服务内生动力。创新服务手段,建立“云评估”“云审议”、主动授信、营运资金贷款自动化审批等机制,为制造业贷款投放赋能增效。

  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工商银行围绕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任务,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客群,开展“春苗行动”等专项服务活动。组建“科创中心+特色支行”的科创金融专营体系,推出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创新“科创贷”“认股贷”等专属产品。

  此外,工商银行开展稳链固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围绕产业链堵点、痛点、难点,加强产业链金融服务,支持制造业关键环节安全自主可控。丰富“信贷+非信贷”服务手段,构建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服务体系,努力将制造业信贷“独木桥”打造成为制造业综合金融服务“立交桥”。

  《中国银行保险报》:金融科技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商银行在运用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哪些经验、成果值得向行业推荐?

  陈四清:小微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工商银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不断创新小微企业服务模式,持续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覆盖面。截至2022年11月末,工商银行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长超3800亿元,增幅达35%;服务普惠小微客户数增加18.82万户,增幅达23.68%。

  一是以科技赋能产品创新。针对小微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运用“数据+模型”的方式,精准融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类场景,创新打造经营快贷、e抵快贷、数字供应链等三大数字普惠产品体系,全方位满足小微客户多样化融资需求。

  二是以科技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工行普惠”线上服务体系,覆盖微信小程序、个人手机银行、企业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不断优化服务模式、丰富应用场景,持续延伸服务触角,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可得的金融服务。

  三是以科技搭建金融生态。加大API开放平台应用力度,围绕供应链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生态链,提供一站式、场景化服务,支持供应链资金良性循环,促进小微企业上下游客户共生共存。

  《中国银行保险报》:展望未来,工商银行在加大信贷投放、优化金融供给等方面还有哪些规划,以进一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陈四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工商银行将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坚决扛起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一方面,增加金融供给总量,高质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继续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信贷投放力度,推动信贷稳定增长,切实发挥好大型银行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作用。按照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精准发力的思路,协同用好信贷、债券、债转股等投融资工具,形成组合效应,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

  另一方面,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全方位服务重点领域需求。立足国家所需、群众所盼、金融所能、工行所长,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积极发挥工商银行产业金融优势,将金融活水引到基础设施领域、制造业、科创、普惠、民营、绿色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畅通经济循环的堵点断点。多端联动做好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多措并举加强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等群体的精准服务,努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关键词阅读: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