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市场波动,银行理财出招稳投资者信心

  随着全面净值化时代的到来,银行理财的每日波动情况被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来。一旦底层资产估值有所变化,投资者将直观感受到产品净值的波动,在投资者教育尚不够到位的背景下,可能引发非理性集中赎回,给理财业务带来一定挑战。

  2022年四季度,面对债券市场回调引发的新一轮净值回撤,各银行和理财公司积极应对,一方面推出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迎合理财客群较保守的风险偏好,另一方面布局长期限封闭式产品,从根本上引导投资者践行长期价值投资。

  稳定投资者心态

  2022年以来,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对于投资者教育尚不够深入的银行理财市场来说,净值走势的“起承转合”牵动投资者的心,也更考验银行及理财公司的“留客”能力。

  近期,有不少理财公司开始重点推介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强调稳健低波动。以华夏理财为例,在2022年12月22日成立的“华夏理财固定收益纯债型封闭式理财产品12号”中,全部债券类资产均以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

  摊余成本法并非新事物,就理财产品净值计算而言,将投资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分摊到每日计算,即为摊余成本法估值。而理财产品投资的底层资产估值随市场变化波动,则属于市值法估值。

  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

  近两年来,随着市场行情的下行,银行理财收益短期内下滑明显。普益标准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产品的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仅为0.34%,同比减少3.60个百分点,较2021年1月减少4.77个百分点。

  由于银行理财客群的风险偏好一贯偏保守,这种收益缩水的情况也引发了一定的集中赎回。据中金公司预测,2022年11—12月,全市场理财产品规模回撤约2.5万亿元,较规模峰值(31.5万亿元)回撤了约8%;预计2022年末规模将回调至29.0万亿元,与年初基本持平;规模同比增速将从年中的13.0%回落至-0.2%。

  在稳住规模、挽留客户的考虑之下,摊余成本法似乎开始“复兴”。某股份行客户经理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如果持仓一只年化收益率为3.65%的一年期理财产品,购入10万元,到期的收益即为3650元,如果将收益平摊到每一天,收益正好是10元/天。也就是说,使用摊余成本计价时,投资者可以在一年中的每一天看到10元收益到账。每天一点小收获,收益稳稳增长,客户的接受度也相对更高。

  但从监管要求和实际现状来看,摊余成本法并不会重回“主流”。根据资管新规,只有符合“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两个条件之一的,才可以按照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尽管近期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确实造成了较大规模的负反馈,但在净值化大趋势之下,调整资产的估值或与资管新规的立意相背。后续市场可能会逐步探索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的设立,但现阶段理财机构将主要聚焦在现行监管框架之下发行可使用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式产品。

  引导长期投资

  面对净值波动,在监管要求下采用摊余成本法加以熨平,是部分理财公司稳住投资者的举措之一。同时,封闭式长期限产品能从根本上避免投资者“追涨杀跌”,营造健康理性的投资环境。

  “频繁交易、高换手率,遇到市场波动就想‘利用危机’选择‘中途离场’或‘乘虚而入’,这些都是投资者无法分享理财产品收益果实的常见原因。”汇华理财在相关投教内容中提出,长期限封闭式理财产品能从根本上帮助投资者“管住手”,通过延长持有时间,从而提高持有人获取收益的可能性。

  目前来看,封闭式长期限产品发行确有增加。普益标准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2月19日至25日,全市场共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569款,环比增加58款,在当周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中占比89.47%。从产品期限来看,6—12个月(含)期限产品最多,共有255款,环比增加9款;1—3年(含)期限产品次之,共有166款,环比增加20款。

  长安银行理财顾问表示,理财也有“不可能三角”定律——收益高、风险低、流动性好的产品是不存在的。对封闭式产品而言,流动性相对较差是最大的短板。但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牺牲一定的流动性可获取一些收益补偿(流动性溢价)。封闭式产品的优势在于产品封闭期间份额稳定,有利于产品管理人根据产品属性配置各类资产,践行价值投资理念,最大限度实现投资目标,提升潜在收益。

  关于银行理财市场后续走势,据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判断,理财市场已经历经两波赎回压力,预估最终赎回规模占理财总盘子的5%至10%,对应流失理财规模1.5万亿元至3万亿元左右。现阶段,被赎回理财资金主要以表内存款等方式作暂时性避险安排。展望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及资本市场回暖,带动居民收入预期与风险偏好回升,因市场阶段性大幅调整、客户应激性赎回等因素导致的理财资产管理规模流失,有望逐步回流理财市场,初步测算2023年理财规模同比增速有望超过15%。

关键词阅读:银行理财 投资者信心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